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武侠修真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北京方言词语的事理性理据研究

北京方言词语的事理性理据研究(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星空武祖 阴间那些事儿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冷王溺宠妻:倾世御兽狂妃 混世狂兵 剑道之皇 惊世女暴君:死神的极品赌后 夺嫡庶女 颤抖吧:伊人来自地球 苏家有女

sheng

神叉棍子、神叉子:不安稳的样子。|你别一天到晚跟∽似的。

“叉,,是“差”的别写,“棍”是“滚”的别写。神差:神经错乱。神滚:精神走滚。

十分十沿儿:万不得已。

“十分实严儿”是合宜的用字,应该列为正词条。是“十分.实严”的并列结构,复说到了最大限度。

实成:1诚实。2保险,可靠。

“实诚”应当是正体词条。“实成”是别写字。

屎瓜子儿:低能的人。

“屎”与“瓜子”复说。瓜子,即傻瓜。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唐秘监贺知章有高名,告老归吴中。明皇嘉重之,每事加异。知章将行,泣涕辞。上问贺所欲,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赐之。归为乡里之荣。’上曰:‘为道之要,莫若于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之子必信顺之人也,宜名之曰孚。’再拜而受命焉。久而谓人曰:‘上谑我何邪?我实吴人。孚,乃爪下为子。岂非呼我儿为爪子也?”但这里没有说“爪子”的具体贬义是什么。可以猜想为“爪、糟”谐音,指糟朽不成材。元剧《村乐堂》第二折:“早是爪子不曾说相公甚么。”又有“爪驴爪弟子孩儿”“爪驴”、“爪贼”、“爪马”的骂语。实际上,“孚”本就是“孵”的古字,其中的“爪”代表母鸡的脚爪,下部的“子”在古文字是“保”字,是“孚”字的声符。也就是“孚”字古代读音,古无轻唇声。

《汉语大词典》:“爪子:犹言蠢材、笨蛋。”引贺知章事为根据。但不见以“爪子”指蠢材、笨蛋的例证。《汉语大词典》,“瓜子:旧时对不慧之子的戏称。”引清黎士宏《仁恕堂笔记》:“不慧之子曰瓜子。殊不解所谓。后读《唐书》,贺知章有子,请名于上,上曰:‘可名为孚。’知章久乃悟上谑之曰以不慧,故破‘孚’字为瓜子也。则是瓜子之呼,自唐以前即已有之。”清梁章钜《称谓录》卷六《瓜子》也是如此内容。但《开天传信记》并没有“知章久乃悟上谑之曰以不慧”的意思。而且爪子与瓜子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古代单说“瓜”字是指西瓜,浑圆一体而皮厚。“瓜子”指傻的原因,应是把“瓜”字勉强拆分成两个“八”字而来,即所谓以“破瓜”可以指十六岁。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后庭花》:“端的是这春风恰破瓜。”也可以另指六十四岁,则是把“二八”别解成8x8=64。把“二八”别解成“二、八”的联合结构。二加八是十,而又谐音“实”。说人脑袋实,就是不灵活,指傻。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的易中天《西北风,东南雨一方言与文化》:“上海人把傻叫‘寿’,成都人把傻叫‘瓜’。‘傻’为什么是‘瓜’呢?原来这‘瓜’不是西瓜南瓜冬瓜葫芦瓜,而是‘傻瓜’。去掉一个“傻”字,就成了‘瓜’。”用“傻瓜”来解释“瓜”,是循环论证。实际没有解释。

死水儿:有限而不会增加的钱。

“水”指饯。

shi

拾:向前趺倒。

以“射”的快速和猛烈比喻,是古代“射”字读音的遗留而记音别写。《集韵.入声》“射:食亦切,弓弩发也。”1810年为广东人学官话编写的《正音撮要》卷三《铁器》有“拿箭射他”,注音“射音石”。元剧中“射”有音she的,如《望江亭》第三折《调笑令》韵脚字是:妾、些、歇、列、者、截。也有音shi的。如《衣袄车》第三折《醋葫芦》韵脚字是:推、低、力、势、射。《赚蒯通》第二折《耍孩儿》韵脚字是:智、实、亏、射、否、意、逼。《音释》射、绳知切。”清初用河南方言写的《歧路灯》第十三回:“一日,火箭势到草房上。烧坏了两间草房。”校者注:“势音拾,豫语‘射’的转音。”转音的解释错误,是保存古音。“射”字,今山西新绛方言老年人音shi,青年人音she。山西万荣、甘肃镇原仍然音shi。

《西安方言词典》“射”在“射箭、射击”义,音she。也音shi:“1(用箭)击。2液体受到压力通过小孔迅速挤出。3全力向前冲:娃射到炕上起咧|误(那)俩在叫儿打捶(打架)呢,他射上去就打。4很快地:他看伢撵(追赶)来咧,射起就跑。《广韵.昔韵》:‘食亦切。’”前二义与普通话相同,后二义是普通话与多数方言没有的,但古代小说中往往见到。《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宋惠莲)一头拾到屋里,直睡到日沉西。”《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季春江出其不意,望着晁思才一头拾将去,把个晁思才拾了个仰百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果然一头拾在怀里,叫了声:‘我那娇娇嫡嫡的娘啊!”’《汉语大词典》“拾”的第六义:“钻;撞。”就是据上引例证。白维国《金瓶梅词典》解释为“冲”。王利器《金瓶梅词典》解释为“撞”。但是“拾”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词义。“钻个孔”、‘撞钟”、“碰撞”等话中就不能换成“拾”字,可见词义解释并不准确。这些例句中的“拾”正是西安方言的“射”的后二义,读音也相同。《汉语大词典》:“拾头:撞头,用头去撞。《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二回:‘那侄儿义照着他姑娘心口里拾头。’《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女儿只是拾头撞脑要寻死。’”此“拾头”也就是把头迅速猛烈地射去。今甘肃陇东方言“射”只音shi。但有这样的话:他仍然被击到在地,但一下子就拾起身来。”仍然是遗留“射”的古音。

shou

手之后:后来,后手儿。

把常说的“后手”换成生僻的说法。

痩么直竿儿:形容极痩的样子。

“么”是“模(样)”读音轻化的记音别写的。“竿、干”谐音。或说“干痩”

shua

耍人儿的:没有手艺,靠熟识的人多混饭吃。也叫,耍巴人儿的。

“耍巴人儿的”是本词,“巴”是依附的意思。“耍人儿的”是省说。

耍叉:捣乱。

“叉”就是“分叉”而方向不一致,指捣乱。

刷白:苍白,无血色的白。

“刷”是表示极快的象声词:刷地一下。

shui

水词儿:多余的话。

从“掺水”来比喻。

说山:1说荒诞不经的事。2自言自语,但又故意让人听见。也叫:卖山音、念秧儿。

“山”,犹如“村”,表示贬斥感**彩。2“山”应是“散”的谐音,指散播而让人听见。

酥;1(事情)败坏。2行话,观众陆续散去。酥,是松散的事理。由“散”而可能指此两义。

索子骨:锁骨。

“索”是“锁”的别写。

ta

塌脸儿:行活,糕点的上面凹陷。

“脸”是“面”的趣说。

tang

糖嗓儿:声音沙哑。

1唐”字的原因可能是:“糊嗓子:吃了过甜的食物,嗓子不很舒服。”

提货:流氓行话,到人家去偷窃。

盗贼的隐语把偷盗用指正常行动的词语来说。如《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盗贼类.对买贼》:“搬,彼辈之自窃之名也。”

提:江湖隐语.指数目一。全套是:提、列、掰、呼、掘、深、线、张、弯、歪。依次各指从一到十。流行于菜行。参见“流”、“条”。

对这十个数目隐语的理据,解释如下。

“提”指“一”,是同义词隐语“汪汪提”的省说。“汪汪提”的意思是:把“汪”中的三点水去掉,剩下的是“王”字。“王”就是“头”,别解成数目的开头,就是“一”。另外也用“平”字指“一”,是说“平”字的“头部”是“一”。“王”字的“头部,,也是“一”。

“列”指“二”,是从“两道子”的描写字形而省说。也变说成“道”、“柳溜”的别写)、“刚”(“杠”的别写)、“排”、“重”等字。即从有平行的两横笔来说。

“掰”指“三”,已经解说于“条”字系列词系列条内。

“呼”指“四”,是从词组“四呼”而来的。

“掘”指“五”,是“汇”的别写,从五笔字来说。类似的如:“外”、“白”、“乐”、“母”、“正”、“印”“禾”、“古”等也是指五的隐语。

“深”指“六”,已经解释于“流”字条系列词中。

“线”指“七”,是对词组“(七)仙”的别写。这种别写又如:“先”、“限”。

“北”指“八”,已经解释于“流”字条系列词中。

“弯”指“九”,是对“九”字描写字形,指有横弯勾的笔画。类似的又如“勾”、“角”、“曲“歪,,指“十”,是“外”的别写,指数目系列的最外面的一个数。

tiao

挑眼儿:挑在招待礼节方面的不足。

是指窟窿的“眼”,以窟窿指不足。

跳达:1周旋,应付。2逞凶,挣扎,

“达”是“打”的别写,动词词尾。

条:江湖隐语指数目一。“条、咬、掰、库、脚、廖、桃、奔、吵、勺”是一套数码隐语,各指从一到十。参见“流”“提”条。(徐书)

对这个数目隐语系列解释如下。

“条”指“一”是描写字形“一条”的省说。

“咬”指“二”,是对“幺”的别写。“幺”字有两个横部。这与用“月”指“二”是相同的。

“掰”指“三”是对“白”的别写,因有三个横部。类似的隐语如:“田”、“西”、“甘”、“全”、“神”等。

“库”指“四”,是从“四库”来说,即粘连成“四x”之类的词组,而截去其中的“四”。这种方法的隐语义:如:“时”、“诗”、“季发财”、“不三不”、“颠三倒”等。

“脚”指“五”,是从“甩手”而变的,即从有五个指头来说。

“廖”指“六”,是从词组“六料”而别写的。又别写成“撂”。

“桃”指“七”,必是徐书对“挑”字的误写。因为有用“易”指“七”的,实际是“提”的别写。因为“土”字做偏旁,俗称“提土旁”,而行书把“提土旁”写成如“七”字形。于是把“七”用“提土旁”来说,而又省为“提”,或别写成“踢”。“提土旁”或叫“挑土旁”,所以用“挑”来作“七”的隐语。因“挑”指“七”,就有别写成“条”的。

“奔”指“八”,是“本”的别写,有八个端点。又如:“共”、“井”、“未”、“令”。

“吵”指“九”,是“草”的别写,有九笔。又如:“页”、“足”、“架”、“悄”、“秋”、“孩”。

“勺”指“十”,是“梢”的别写,指系列尾端。

从这些数目隐语来看,既有规律性,又有灵活性,总之,为了隐蔽,可以使用料想不到的怪办法。

tao

淘澄:捜寻。

是“掏登”的别写。登,词尾。

tou

头滚地:尽力答报。

即拼死答报。俗语:杀人不过头滚地。

土:江湖活,死。

“土”,指入土。名词动用。云游客《江湖从谈》第一集:“管人死叫‘土了点’。”第二集:“处

处小心,稍一大意,就能土喽(管死了调侃叫‘土喽’)。”

腿着:走着,徒步。

“腿”,名词用作动词:用腿走。

tuo

托吼:木偶戏,

“吼”指艺人的唱,本是江湖话,即隐语。《新刻江湖切要.娼优类》:“戏子:吼生。”隐语以“生”“通”作指人的词尾。《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杂业类.旅馆》:“吼生:唱戏之住客也。”以“吼”指木偶戏的隐语又如:《行院声嗽.技艺》:“杖头:槊吼。”“水傀儡:洒吼。”《江湖通用切口摘要》:“傀儡牵丝木人戏(俗名地吼戏)曰银子棚。”受隐语的影响,一些方言把木偶戏叫“肘猴子”,即“肘吼子”的谐音。

wa

挖单:1双层的包袱被皮儿。2变戏法用的遮布。

据《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隋文昭《校注本〈儿女英雄传>注释商略》:挖单,原指夹被或被单。“挖”的本字当是“卧”。元剧《三战吕布》:“大河里淌下卧单来一可知刘备哩。”是“流被、刘备”谐音。最早的变戏法,道具往往是生活用品,用夹被蒙盖,后来改用专做的道具。

歪不楞:歪斜。

“不”是助词。

wang

望这么:近来。

是“望这么(来广的省说。

委冬儿:农民冬闲。

“偎”字是本字:依偎在家里。“委”是别写。

窝别:蜷曲。

“别”是“憋”的别写。参见“窄别”。

五大三粗:身体魁梧,高大。

五,指躯干及四肢,与“五短身材”中相同。三粗是臂、腿、腰粗。

污里污涂:模糊不清。

“污”是“乌”的别写。

污漾污漾:众多而攒动不止。

是“伍扬”的别写。伍,指众多;扬,指动。

无冬立夏:一年四季。

理据应是“伍冬历夏”。伍冬指秋、冬、春相连。

xa

瞎字不识:文盲。

实际理据结构应是:“瞎,字不识。”是用文字游戏的方法造成趣难词。

xian

现世报儿:骂人丢人现眼。(宋书)

《哈尔滨方言词典》相同:“现世报儿:指丢脸出丑的人。”按,“现世”指把错误缺点表现于世。即丢人现眼。词义与“报”无关,“报”是“宝”的误写,以“宝贝”作反语讽剌。徐书:“现世报:本身种下鹅因,自食其果。”《汉语大词典》:“现世宝:指不成器的人。”引例《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清李渔翁《奈何天.惊丑》:“现世宝,现世宝,你看又不中看,吃又不中吃,为什么不早些死了。”沙汀《在祠堂里》:“他不疯,养出他妈这样个现世宝来。”又如《扬州方言词典》:“现世宝:出丑的人。”《银川方言词典》:“现世宝:不成才的坏坯子。”而“现世报”的词义另是:“作坏事现世就得到报应。《汉语大词典》:“现世报:1犹现报。2詈词,谓现世就得恶报的人。”《扬川方言词典》:“现世报:作了坏事不久就遭到报应。”

又,“现世宝”或别写成“现世包”《徐州方言词典》:“现世包:贬称能力底下,动辄就丢脸出丑的人。”北京话往往把反语的“宝”别写成“包”,少数作“宝”字。如“车辙宝:总在马路上玩的幼儿。”参见《北京方言的谐音隐实虚趣难词》“白脸包”条。

先小人后君子:商议双方把要说的话及条件均讲清楚,以免日后出现麻烦。

解释词义不得要领。应是:先把对对方不利的话及难以接受的条件均讲清楚,而这些话及条件对说话者有利,会被听者认为是小人之为。也就是另一句俗语“先把丑话说在前面”的意思。把这些话说明白就是君子。

xiao

小么大儿:半大,中等人。

“么”是“模”的别写:模样。又如“笑么滋儿”等条。

小炉房:旧指私营的银炉。

小报儿:正式讣闻发出前由下人发出的简单的报丧条。

小曰子:妇女的经期。

小注儿:庸俗的口头语。

小柜儿:小费。

小道儿货:盗窃来的东西。

这些词中的“小”,都指私、暗。是从“光明正大”的说法而仿说,“光”“明正”都与“大”对应。“光”“明”“正”的反面,即“私”“暗”“隐”,便以“小”来说。“小人”,就是有“私”“暗”面的人,

而不是从身高来说。关于这种“小”字,详见《词义论集.“小”的一个特殊义项》。

孝顺毛儿:旧时指儿童天灵盖上留的桃形头发。

此处留发本是胎儿保扩囟门口的。民俗把“囟门口”谐音为“性命口”,而说:受惊或气死时,捋此处头发就可以缓过气来。这是对父母的最大孝顺,因此有的地方叫气死毛。

xin

心缝:揣度,胸襟,

“缝”犹如“口”,可以容纳物体,所以“心口”可以指器度、胸怀。《汉语大词典》:“心口:心头,心。”引唐代张鷥《游仙窟》:“今朝忽见他姿首,不觉殷勤着心口。”宋代周邦彦《大有》:“幸自也,总由他,何须负这心口。”

xing

性了:伤口传染发炎。

是“兴”的别写:兴起。

秀:(眼睛)发出倦态。

是“锈”的别写。两眼皮犹如锈在一起了。徐书:“锈:眼睛疲劳之状。”锈不搭:眼睛疲劳之状。”

秀气:买卖收入多。

收入多是美事,把“美”换说成“秀”。

ya

压静:寂静。(宋书)

“压”是“哑”的别写。可比较,书面语的“鸦雀无声”就是“哑悄无声”。

伢行:专门做掮客或转手倒卖的人。

“伢”是小孩子的意思,不合词义。是“牙”的别写,许多方言就说为:牙子、牙人。而“牙”是“互”字成误。汉代把与边境少数民族的贸易叫“互市”,这种交易的中间人叫“互市郎”。唐代“互”字的俗体作“牙”,与“牙”字近似。便或故意把“互”字写成“牙”。由于积非为是,便把“互市郎”说成“互市牙郎”。《旧唐书.安禄山传》:“及长,解六番语,为互市牙郎。”后来省说成:牙郎。宋代刘邠《贡父诗话》:“古称驵侩,今谓牙也。刘道原云:‘本称互郎,主互市。唐人书‘互’为‘牙’,因讹为牙。’理或信然。”今福州话把中间人叫“老虎”,就是“虎、互”谐音,保留古代的信息,也说明“牙子”词的由来。

哑子嘎:带的钱极少(区别于:叫唤嘎)。

是从旧时银圆、铜圆等金属货币说的。带的钱多,就会碰撞发声。趣说为:叫唤。而把带的钱少叫:哑。旧时把一个“铜子”叫一个嘎。实际应写成:尜。指小;少。

yang

央:起劲,变本加厉。

是“扬”的别写。指昌扬、张扬。

秧:载培。

秩子是要载培的。名词动用,载培。

洋桑葚儿:草莓。

洋,是大的意思。用桑葚比喻草莓的样子。

yao

要饭:旧时王府用语,通知开饭。

“饭”用为动词:吃饭。

咬吃:牵扯别人。

“吃”是“嗤”的别写,动词后缀。

ye

业:受罪,受苦。

“孽”的别写。古代民间和通俗文学中往往如此。

一根儿僵:光棍汉。

汉代扬雄《方言》说:“南楚凡骂庸贱谓之田僵。”《集韵》对“僵”字有“劣貌”、“痴也”“不前’等解释,都与词义不安。应当是“薹”的别写:以蒜薹、葱薹的形状比喻男阴。“一根薹”与“光棍”的机抒相同,都指没有妻子。

you

有一腿、有一手: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腿”指男阴。《东北方言词典》:“腿:**(代用字,犹如‘**’)。只用在‘碍你个腿事’、‘他俩有一腿’里。”按,“腿”其实就是本字,指代用法,其物在大腿根处。宋元时代也写作“腿”或别写成“颓”。种公猪,方言或叫“脚猪”,即以“脚(腿)”指**。《哈尔滨方言词典》:“腿儿:男阴。用于骂人的话。如:去你个腿儿。”

按,“有一手”好像是“有一腿”的仿词,其实不是。“手”是“狩(猎)”的谐音。而“狩猎”又是“售裂”的谐音,犹如说“卖屄”。性隐语以“开”、“裂”、“缝”等指女阴。还可以是另一种曲折,“有一手”是“游尾透”的谐音,所以指**。即:手一首一头一透一指**。《汉语大词典》:“首尾:指男女关系。《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况且他妻莫爱,他马莫骑,你既与那妇人没甚首尾,却如何与他同行同宿?’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男女之私相通者,亦日“首尾”。’《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所以那全班女子弟,连珍哥,倒有一大半是与晁住有首尾的。”’但没有解释词义从何而来。按,就是“透尾”的谐音趣说。《汉语大词典》:“有一手:谓男女之间有暧昧关系。《红楼梦》第六四回:‘那鲍二向来却就和厨子多浑虫的媳妇多姑娘有一手儿。’沈从文《王谢子弟》:“我看你那神气,一定和二美里史家老娘子有一手。”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连被斗地主齐世泽也跟她有一手儿理。”沈从文《王谢子弹》:“我看你那神气,一定和二美里史家老婊子有一手。”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的易中天《西北风,东南雨一方言与文化》。“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关系暧昧,在南方就叫‘有一手’,在北方就叫‘有一腿’。”按,从上面例句来看,并没有那样的地方性分别。

yuan

圆合脸儿:圆脸盘。

“合”是后缀“乎”的音变。

yun

匀和:1均匀。2均分。

“和”是后缀“乎”的音变。

za

砸蒜:请安。

应是从指磕头来说。头如蒜,碰地为砸。

怎吗札:用于反问:怎么回事。

“札”是“怎吗”二字的拼合。“怎吗.札”是复说关系。参见“不哩”条。

扎猛子:潜水。

“猛”是“闷”的别写:闷在水里。

乍么实儿:突然。(陈书)

“么”的理据是“模”。“实”是“势”的别写。

zhai

窄别:不宽敞,窄小。

“别”是“憋”的别写。参见“窝别”。

zhang

张志:傲气。异形词:张致。

是“长趾”的别写。即把“趾高气扬”截取“趾高”而变成“长趾”的意思。用来表示略去的“气扬”的意思。

zhai

摘毛:吹毛求疵,挑毛病。

“毛”指毛病。不是“吹毛求疵”的毛(毛发)。本是隐语。云游客《江湖丛淡》第一集:“若有听书的人,指正说书的艺人将某回书说错了,调侃叫:询局的‘摘毛儿’。”

折:1返。2被公安机关抓获。

2是“(挫)折”词的省说。

折蹬:折腾。

“蹬”是“登”的别写,后缀。

zheng

争嘴窝儿:枕骨上的小坑。

进食时,此窝随着也有深浅的变化。趣说它是在与嘴争着吃。与此词成姊妹篇的是“独食窝”和“抢食毛儿:(谑)嘴上的胡子”。各地方言对此窝有众多系列性的趣称,详见“独食窝儿”条。

zhou

轴:固执。

是“怡”的别写。可比较,“发怡:执拗。”

zhi

志:(用临时的测量工具)量。|用根线绳儿∽一下儿鞋。

理据就是:作个标志。名词动用。

直布老挺:直挺挺。(宋书)

“布”是分布的意思。

直不老挺:呆板僵直。(徐书)

“不”是中缀。参见《北京方言的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直脖儿老挺”条。

滋歪:叫痛或叫累。异形词:吱歪。

滋滋歪歪:叫痛或叫累。

“滋”是“吱”的别写:拉长而细的叫喊声。歪,指歪嘴表示痛或累。自拉子:蝉。

是“吱啦吱”的别写:蝉的鸣声。走灯:频繁往返穿行。

“走马灯”的省说,比喻。

走水:遗失钱财。

水,指钱财。详见“潲水”条。

走子午:走好运。

犹如说:走金钱运。是从金钱花又叫“子午花”而言。《厂群芳谱.花谱二一卜六.金钱花一名子午花。《花史》云:‘午开子落,故名子午花。’”

嘴巴郎几:满口骂人的脏话。异形词:嘴巴狼鸡。

“郎几”不成意思,正是“狼鸡”的别写,即“浪极”的谐音:放浪到极点。嘴儿挑:言语动听。

“挑”是“粜”的别写,犹如说:卖嘴。

醉末咕咚:大醉的样子。异形词:醉貌咕咚、醉魔咕咚。

“末”是“模”的别写:模样。“魔、模”的谐音。

北京方言的词缀系统

词缀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理据,即不是事理性的实义,也不是谐音趣难,而是虚义的语法构词作用。词缀也关系到词的书写用字,无论在现代汉语及方言,都是研究不深入的。现代汉语的词缀是在北方方言词缀基础上形成的,研究北京方言的词缀对研究现代汉语的词缀是有直接意义的。而几种北京方言词典对此是挂一漏多,而很疏忽的。

陈书相关的词条仅有三条。

“-不拉唧:感**彩成分,同表示味道、气味的单音节词结合,有表示厌恶意味。如‘酸∽’‘苦∽’‘臭∽’。”但不直接说是后缀。

“大-:用在时间名词前,强调某一时间的特殊性,从而考虑在此时不该怎样。常用为格式。礼拜的,歇歇儿吧。’‘的’有时可省。经常能用在‘大’后面的词有:白天、初一(指正月初一)、伏天、过节、过年、节下、黑下(晚间)、冷天、礼拜(礼拜日)、年下、晴天、清早昕、热天、三十儿(除夕)、晌午、数九、十五(正月十五)、晚上、雪天、阴天、雨天、早起、正月。”实际上是看成前缀。但这是错误的。这个“大”字表示程度甚,是修饰语。

“手子”条,见后文名词后缀部分。

宋书删去“大-”条,保留“-不拉唧”“手子”条,又增加了“搭”“嗒”“-不搭”“-不唧唧”“-不唧”。又,“不剌:北京人常将‘不剌’和‘破’‘脏’连用,形容衣服破旧或肮脏。如:这身衣服破∽的。这身衣服脏∽的。表达同样意思的北京话还有:‘不拉撒’、‘不拉基’、‘不基’等。”实际上这些“不”字都是中缀。“不拉基”“不基”就是“-不唧唧”“-不唧”的别写字。

徐书:“不搭:形容词词尾,表示程度略深。”

“黑不溜丘:形容人的脸上肤色很黑buliuqiu是词尾,无定字,或写‘溜秋’。”其实不限于说脸色。也不应认为“词尾,无定字”。

“家:词尾。”举例有:小孩子∽、姑娘∽、寡妇∽、男人∽、学生∽、咱∽、姑娘—、孩子—。

“好生:‘生’为形容词词尾。”

鉴于对词缀条目的挂一漏多,本文详细叙说北京方言的词缀系统。

前缀

“第初”是各地及普通话共有的前缀,组词极有限却也相同,所以北京方言词典都未及。本书也无须赘及。

各地及普通话共有的名词前缀“老”,组词互有同异,北京话词典只收特异性的词语。前缀“老”的特点就是用于有特异性的事物,如最早的“老虎”与“老鼠”。虎是兽之王。民俗说鼠吃盐变蝙蝠,又把“吃盐”谐音成“迟延”而说长寿,所谓五百岁为“仙鼠”。北京话由“老”组成的指特异**物的词语,如:老臞:肥胖的人|老吊:起重机|老海:海洛因|老莫:莫斯科餐厅|老谣:谣言|老插: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插户知识青年|老抢儿:抢劫者|老丫丫:脚(以“丫丫”来称是特异) 老缝:有兔唇的人|老叉:扑克牌的a|老月:靠赌博行骟者 老柴:被撤职的警察而参与江湖活动者|老砟:拐卖人口者|老合:江湖人|老荣:盗贼 老软:私娼。

从“老莫”“老吊”“老插”“老海”等,还可以看出都是现代产生的新词,即仍然有造词能力。

宋书有下面四个词。日咕:乱扔乱放;瞎吃;摆弄。|日嚼:诽镑。|日弄:乱弄。|松头曰脑:无能。开头的“曰”字都是没有词汇意义的,按性质来说,只能是前缀。但组词太少,应当是从别处方言前缀“曰”的方言词承用或仿说的。北方许多方言都有作动词、形容词前缀的。如《忻州方言词典》:“日:前缀,用来构成动词或形容词,大多含有贬义。”动词有:日哄 日噘 日鬼|日迷捣鬼|日撩。形容词有:日死促活|日粗猴|日怪|日脏|日玄|日能|日凶|日恶|日出海怪。

北京话的“日咕:乱扔乱放;瞎吃;摆弄。”从词的能指来说,就是“塞”“人”。所以其实就是“**”字的别写,它的理据就是“入”。这也就是贬义前缀“日”的由来。而“咕”反倒是动词后缀。

陈书有“日咕”、“日嚼”、“日弄”。徐书有“日咕”。也就是说北京话只有个别前缀“日”的例词,不足成为北京话的前缀。

后缀

北京话的后缀则很发达。

壹、动词后缀。北京方言的动词后缀尤其发达。

《方言》1991年第4期周一民《北京方言动词常用后缀》(后文简称:周文)穷尽性的例说了“巴、达、拉、喽、咕、哧、道、腾、哥”等九个。概括总的特点是:1、附在单音节动词后面,构成双音节动词,都读轻声。2、还表示某种感情和动势增减。3、都是非能产的,可以结合的词根有限,可以列举穷尽。4、一般都可以变换成abab式。如:撕巴撕巴、甩达甩达、抠哧抠哧。而词典中相关的词例则极少,所以本书在周文的基础上作补充论述。

一、“搭”

周文作“达”。但几种北京话词典及其他方言词典、一般文章中多数作“搭”,本书也用“搭”字。周文共有词例73个,即:

梆∽:用棍棒敲打|摆∽:摇摆|绷∽:蹦跳|踩∽:踩踏|拆∽:隐语,借钱|掺∽:掺合||嗔∽:埋怨|神∽:拉扯;拖延;考验|撑∽:撑大|冲∽:砸1抽∽:抽打;抽泣|件∽:戮;捕|搋∽:拳打|踹∽:脚踢|串∽:到处走动|闯∽:闯练|捶∽:捶打|锤∽:锤打|戳∽:戳;批评|呲:训斥|凑∽:凑聚|镩∽:用镩凿冰|催∽:催促|蹉∽:用脚蹉1滴∽:滴入|搪∽:搪量|颠∽:震荡|点∽:指;触|兜∽:绕圈子|椁∽:捅;搡|礅?:礅放|剽∽:剌;击|跺∽:跺脚||喔∽:碰;晃动|勾∽:勾结|鼓∽:鼓动|插∽:拍打|拐∽:走路扭|逛∽:游荡|哈∽:摇动|糊∽:涂抹丨呼∽:扇|挤∽:排挤|橛∽:橛起|蹶∽:走路摇晃|倔∽:态度生硬|磕∽:磕碰|撩∽:撩起,惹逗|遁∽:散步|抢∽:抢动;胡来|抹∽:抹;合眼皮|扭∽:走路摇摆|拍∽:拍|跑∽:跑j敲∽:敲|饶∽:缠绕|搡∽:推挤|扫∽:扫视|梢∽:连累1涮∽:涮;欺骗|摔∽:摔|甩∽:甩|数∽:责备|耸∽:耸动|踢∽:踢|挑∽:挑|跳∽:跳|悠∽:来回动荡|跩∽:走路摇摆|拽zhua|∽:扔;言语生硬|拽zhuai|∽:拉,扯

按,还有“说达:说清楚;讲道理”,但“达”就是:达意。有“溜∽:散步,,,其实应就是“遛∽:散步”的别写。有“呱∽:板脸”,但“呱”不是动词,是象声词,不能作为词干而带后缀。其实就是象声词“呱嗒”的别写,用通感的修辞表示板脸明显得有如此的声响。有“吧∽:嘴唇开合;抽(烟)”也应是嘴唇开合的象声词。它们都不应是后缀。

后缀“搭”在文章中常常被异写成:打。也有写成“达、哒、嗒、跶”的。或者随词而变化,如把“跳搭”“蹦搭”作“跳搭”“蹦躇”。徐书:“跳塔:称长辈的怒斥。如:‘他爸爸跟他一∽,他也老实了。’(扬雄《方言》:路,跳也。当是‘跳路’的本字。但嫌字太生。但是再也没有“跳塔:称长辈的怒斥”的例句,“跳”也不能表示“怒斥”。释义当误。《汉语大词典》:“躇《集韵》托合切,入合,透]踏跳。《方言》第一:‘路,跳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日跳,或日路。’徐珂《清稗类钞.动物.布鲁特牛羊》:‘有病者,毛拉禳之,屠羊于前,击鼓躇舞。’”但再不见“搭,跳也”的例句。其他方言词典也没有“路”字词条。绝对不可能汉代的某个词在当时或接近的后代都木用例,而到清代突然有了一个例句。“躇,跳也”有疑。而“击鼓躇舞”中应是“踏”之误。有“踏舞”词。

宋书:“-搭:没有实在意义,附着在某些动词后起缓和语气的作用。”又,“-嗒:单音动词的后缀,表示跳动、震荡性质的动作。如:‘蹦’‘颠’‘戳’‘踢’‘摇∽’。”实际上后者是对前者完全没有区别意义的别写。

在词典中有“昏头打脑”、“晕头打脑”、“碰头打脑”的词语,其中的“打”实际上是后缀“搭”的别写。“碰头打脑”实际就是“碰搭头脑”的另行组合。“昏头打脑”、“晕头打脑”并不是地道的北京话,而是一般的通语,实际是“头脑昏搭搭”“头脑晕搭搭”的另行组合。因为在一般通语有红搭搭、黑搭搭、硬搭搭、软搭搭、酸搭搭等的说法。也就是说“搭搭”是重合式的形容词后缀。

二、“拉”

周文的例词如:

扒∽:拨动|别∽:瘸 拨∽:拨动 叉∽:叉开 搭∽:下垂 叨∽:唠叨|提∽:提起|概∽:揽取;吃 佝∽:腰弯曲 数∽:责备 划∽:划动 劃∽:劃开 和∽:揽和;擒乱 撤∽:嘴撤;脚撇

三、“喽”

有不当的例词:

嘿儿∽:用双肩扛。可对比宋书“嘿儿喽:1哮喘声。2让别人骑在肩上。”本是对让孩子骑在肩上说的,成为两层人而如楼。“合孩而楼”的谐音。“合”字被兼并在近音的“孩”字中,从而趣附于指哮喘的“嘿儿喽”。

又,忒儿∽:吸。可对比陈书“忒儿娄:有声音的吸啜”。可见是象声词。

又,归∽:归拢;归置。此处应是“搂”字的别写。

又,兜∽:兜拢;揭露。按,据“兜拢”词义,则词形应做“兜搂”,“喽”是别写,所以不是后缀。

四、“哧”

周文的例词如:

扒∽:扒|跋∽:踩踏|掰∽:掰;讲道理|钩∽:钩|叨∽:唠叨|蹬∽:脚蹬|翻∽:翻脸;翻动|刮∽:刮削|勾∽:勾搭|护∽:祖护|劐∽:劐|擢∽:掀动|挤∽:排挤|矫∽:矫理;矫情|嚼∽:嚼;说|揽∽:揽动;擒乱|揪∽:揪;纠缠|枢∽:挖;制作|拉∽:抚养|抹∽:抹;画;写|刨∽:挖掘|舞∽:手舞足蹈|梧∽:梧盖|撇∽:撇嘴;脚撇也有不妥的词例:

樹∽:打扮。应是“樹饬”的别写:反复的修饬。贬∽:贬低。是“斥”的别写。操∽:料理;筹划。是“持”的别写。奔∽:奔走。是“弛”的别写。

后缀“哧”常常别写成:“吃”、“嗤”、“蚩”。几本北京方言词典中即如此。

伍、“咕”

周文的例词有50个,如:

瘍∽:瘍(腮)|踩∽:贬低|件∽:戮;捕|端∽:塞入|叨∽:议论;说|擒∽:件;捕丨裂∽:裂|磨∽:耗时间|咽∽:冷言顶撞|日∽:捅;塞

周文说:“咽∽”,《北京话语汇》记为“酽儿∽”。解释成:难听,听了令人难过的话。陈刚《北京方言词典》解释为:冷言驳斥。别的书面材料有作“厌∽”的。此词的确切意义尚待考察。按,不是对词的确切意义尚待考察,而是对词的理据不知。“咽儿咕”是“严言儿锢”的谐音。“严言”两字同音,在语流音变中重合成一个音节而被谐音成“咽”。以“禁锢”指再别那样说。“咽儿咕”的字面意思是:咕的咕的咽(下去),是就饮水或酒的描与。所以“咕”不是后缀。

又,“日”不是动词,本不能形成“日∽”。此处是“鋳”字的别写,它的理据就是“入”。

六、“腾”

周文的例词如:

搬∽:搬动|串∽:到处走动|吹∽:吹嘘|眯∽:闭眼;睡觉|折∽:反复变换|闹∽:闹事|磕:磕碰|磨∽:磨时间|踢∽:踢;败业|跳∽:跳槽

七、“哥”

周文的全部例词是:

掰∽:掰;说清|别∽:卡住;撞|渗∽:渗和|神∽:拉;扯|撑∽:撑大|件∽:戮;捅|戮∽:戳;捕|撺∽:鼓动;怂恿|攒∽:聚集|答∽:答理1扽∽:揪|搪∽:搪量;考虑|钉∽:用钉子钉|挤∽:挤|紧∽:拧紧|嚼∽:阻嚼|揪∽:揪|撕∽:撕断|怜∽:提着|吼∽:吼咕|粘∽:套近乎1捻∽:撞|捏∽:捏;欺负|拼∽:拼合|呿∽:揭短|塞∽:塞|松∽:拧松;放松|填∽:填|捕∽:捅|央∽:央求|仰∽:后仰|匀∽:平分|挣∽:挣脱|拉∽:拉扯;拉闲话

周文说:许多可以带“咕”的词根动词都年带“哥”,但“咕”表强势,而“哥”表弱势。如:他挤咕挤咕眼睛;他挤哥挤哥眼睛。后缀“哥”在北京话的频率不高,最常用的是:央哥、拉哥、答哥。书面记录上后缀“哥”很难找。“央哥”都被写成“央告”。《现代汉语词典》注音是,但北京方言里没听见这么说的。按,宋书“央告”,徐书“仰给:央告。‘给’疑是‘告’的变读。按,既然“告”字合乎词义,就正是词的语素,读音有变,而不是虚义的词尾。

八、“道”

周文说“道”是动词后缀的例词有两类。一类仅如下三个:

“搪搪量;思考。”“拾收拾。”“鼓摆弄;制作。”周文说:“拾道”“鼓道”在书面上常常写成“拾掇”“鼓捣”。而“搪道”也常写成“搪掇”。可见三例都不应是后缀。

另一类的词根是表示言语行为的:

噌∽:斥责|嗔∽:埋怨;嗔怪|呲∽:斥责|撺∽:鼓动;怂恿|哏∽:大声训斥|嘿儿∽:大声训斥|唠∽:唠叨|磨∽:不停地说|勺∽:不停地说|说∽:说嘴,讲理|数∽:责备|念说;想念|絮∽:不停地说

其实这些词中都应该是“道”字的别写,而不是词缀。周文说:“道”在书面上常写成“叨”,并举例《四世同堂》:“没等瑞宣答话,他絮絮叨叨的说下去。”可见“道”不是动词后缀。

词缀“巴”的情况很复杂,在《仪态万方的北京话后缀“巴”》问中详说。

九、“乎”

词典中如下的动词中的“乎”应是后缀:

勺、勺乎:打,打架。|蜷∽儿:蜷。|扇∽:片状物反复摆动;挑动,扇动|吹∽:斥责;吹嘘。|耳∽:1理会。2仿佛,依稀。|和∽:符合。

贰、形容词后缀。

周文未及而词典却有应是作形容词后缀的:

粗∽:粗糖|镑∽:刖额突出|笨笨—:笨|倒∽刺:倒刺 半∽:半个|半半—:半个|柴柴∽∽:蔬菜不嫩|稀∽:稀疏|忽∽:忽然|浅∽:浅浅

二、“生”

板∽:物体平整硬挺。|扁∽:物体扁平,不是鼓鼓的。|轻∽:轻;轻松。|脆∽:食物酥脆;声音清亮。|白一|嘎巴一:到处是嘎巴。

徐书对“轻词特说:“‘生’为词缀,必轻读。”词例虽不多,而别的资料说北京话还有“绿生儿的”、“冰生生的”词。欧阳修《六一诗话》就李白诗句“借问别来太痩生”有议:“太痩生,唐人语也。至今犹以‘生’为语助。如:作么生、何似生之类是也。”康熙时代的刘淇《助字辨略》卷二:“生,语助也。李太白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所谓“语助”实际就是后缀。现代许多方言都有多少不等的“∽生”式词语,应该就是形容词后缀。

三、“飕”

词典中下面这些双音节词的后一个字“飕”,与词义不搭界,很像是后缀。

溜∽:动作灵利。高∽:高。利∽:1清凉。2利索。3不累赘。4整洁。|亮∽:敞亮。|遛∽:1熟练。2敏捷。3灵便。|飘飕:轻灵敏捷。

徐书特说:“高∽:高。并无风凉的意思。疑是‘高燥’之变。”但“高燥”不会变成“高飕”,其他几个词中的“飕”尤其不会是从“燥”字变来。只能说这种情况的“飕”是没有词汇意义的,是正在形成的形容词后缀。

四、“溜”

“溜溜”在许多方言及普通话中,可以是形容词后缀。北京话相应的词有:匀溜儿:均匀。|稀溜儿:稀。|光巴齐溜:**。|鼓溜溜儿:饱满。宋|滑不唧∽。|紧∽儿的:1赶紧。2直个劲的。|蜜瘤瘤:亲密。|蔫出溜、蔫不出溜:不声不响。|皮皮溜溜:顽皮。|痩溜儿:苗条。|小小溜溜儿:小规模。|匀得溜儿|直直溜溜|曲溜儿:弯曲。|曲溜拐弯儿

五、“手子”

陈书,“手子:虚语素,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某种令人嫌弃的‘状态’。|日子过得快∽。|瞧他那淘气∽!|这个热∽真受不了。”又收有一词:“混手子:游手好闲而混饭的人。”徐书:“不搭:形容词词尾,表示程度略深。”“首子:词尾形容词后缀成分,表示程度之深。如;这人讨厌∽!|瞧你这高兴∽!|别瞧啦,恶心∽!|谁办的这事儿,缺德∽!|这小孩儿,你瞧他那机灵∽!|说的好听∽!(疑是‘哙子’变音)。”也有表示高兴与赞扬的。可见宋书“表示某种令人嫌弃的‘状态’”的解释不确。用“手”字妥当,因为也是指人的名词后缀。

六、“当”

“当”在许多方言及普通话中,可以是名词、动词后缀。词典所收形容词的较多,有:便∽|稳∽|停∽|顺∽|快∽|满满一|了∽。

七、“头”

怵∽:害怕。|肉∽:食物柔软;微胖。|鬼∽:物品小巧可爱。|懈∽儿:松弛。

八、“道”

北京话“道”还可以是形容词后缀:忙∽、忙忙∽∽:忙乱。|筋∽:食品有韧性;老人身体结实;言语恰到好处。|神∽:异乎寻常;精神伶俐。|邪∽:奇特。|磨∽:话烦琐。|冲∽:有魄力,有闯劲。|魔魔∽∽:疯疯癫癫。|外∽;见外。|王∽:性剧烈;霸道。|张∽:操心;浮躁。|棍∽:服装挺脱。

徐书“筋刀:食物有韧性。”宋书:“张道:1操心。2浮躁。”就是未考虑到后缀性质。用“刀”字就是未考虑到后缀性质。

九、“哧”

也有用为形容词后缀的,只不过不单用,而是与别的词缀结合使用。

鼻涕枯蚩:形容鼻孔周围布满鼻涕。|烂眼儿枯蚩:形容因眼病而眼睛周围不洁。|老眉卡嗤眼:年老干枯的样子。按,“卡”是“干”的音变。|臊么嗤:羞搭搭。红哧儿哧儿:略红。

又,“红不赤:略红。”按,“赤”是“哧”的谐音。故意形成“红”与“不赤”的矛盾。

“僵不吃:呆板,不自然。”“皮脸皮吃:不要脸,耍赖。”按,“皮”是“痞”的谐音。“吃”是“嗤”的谐音。

十、“乎”

“乎”在古代书面语、普通话、许多方言中,可以是形容词、动词后缀。北京话同样。形容词后缀的如:

热∽:同“热和”。|善∽:和善。|碎∽:琐碎。|圆∽儿:略园。|套近∽:套交情。|贴∽:近乎。|油一:油腻的样子。|匀∽儿:均匀(陈书)

但是,人们不知后缀性质及特定用字,在文章中就多有别写,而词典却不加辨正。如:潮呼儿:微潮。(徐书)|傻忽忽(徐书)、傻傻乎乎(宋书)|悬忽:悬(徐书)|脏脏忽忽(徐书)|软乎(宋书)|二二一(宋书)|晕得忽:昏沉沉(陈书)|晕忽儿、晕打呼儿:头晕。(宋书)|邪唬:1出奇。2言过其实。3过于惊慌。|血唬:过于惊慌。(陈书)|齐大忽:统统(宋书)后缀“乎”可以重叠。如:黑忽忽(宋书)|忙∽(宋书)|腻一(宋书)|暖忽忽、(宋书)|胖忽忽(宋书)|软忽忽(宋书)|凑凑忽忽:凑合。(宋书)

十一、“腾”

“腾”在许多方言及普通话中,可以是形容词后缀,而且是重叠式。如:慢一、热、软∽∽、乱∽∽。词典没有收北京话这类词语,但有下面两词。“熟腾:烦乱;蔬菜瓜果腐烂发酵。(宋书)“松∽:不拥挤;宽舒。”(徐书)也应是后缀性质。

叁、名词后缀

“家”在许多方言及普通话中,可以是名词后缀。北京话也有这种情况。如:相∽儿:内行|姑娘家家、姑娘人家:未婚女子|月家老儿:月下老人|丫头家家的:合乎女孩身份的|耍家子:赌博者。徐书“家”条词例更多,已见本文开头部分。

“∽家”式词语,在许多方言中,可以是某些状语的特有后缀,北京话也有这种情况。如:宋书,“家伙:没有实在意义,用在象声词与动词之间。如:吧∽掉在地上了。|邦当∽躺下了。|闷儿∽就蹿上来了。”还可比较:黑家夜晚|黑家白日:日夜|成日价|成天价:成日。这些“家”字音,应当是某些状语的特有后缀的“家”字读音轻化的结果。

“头”在许多方言及普通话中,可以是名词后缀。词典所收这类词语是与其他方言,与普通话中不同的,如:剌儿∽:不好对付的人|搭∽儿:售货时补足的小块|耳∽:耳朵|肺∽:食品的动物的肺|人∽儿:对人品的贬义说法|水∽儿:水果的水分;宝石等的表面光泽。|褽∽:熨斗|精神∽儿:精神|落∽:剩余的;所得的|饶∽:附加的东西|嚼∽:有咬劲儿|色∽:贪色的兴头

“当”在许多方言及普通话中,可以是名词后缀。词典所收“项当:谋生的路子”(徐书)应当是名词后缀,但仅一例。

又如自”式词语,有两例。“紧自:接连不断;总是。”(宋书)“敢∽:当然;原来。”(宋书)也应是后缀性质。“自”在古代汉语可以是副词、连词后缀。详见刘瑞明《〈世说新语>中的词尾“自”和“复”》(《中国语文》1989年第3期)《词尾“自”类说》(《语文研究》1989年第2期)、蒋宗许《再说词尾“自”和“复”》(《中国语文》1994年第6期)。自然无须说北京话有后缀“自”,但此两词当是受古代语言后缀的影响而承用的,它们的性质自然只能是后缀。

中缀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汉语里中缀很少。”即只有“不”“里”“得”(如“看得见”中)三个。但一般语法著作不把“得”看成中缀。北京话有“不”“里咕”三个中缀,而各有差异。

词典中含中缀“里”的词语有:

叨∽叨唠嘎∽嘎巴|干∽巴瞎|逛∽逛荡|猴∽八七|荒∽荒唐|疙∽疙瘩|各∽各生|单∽单寒|稀离糊涂|稀∽胡芦:1糊里糊涂。2众多纷乱。

北京话的中缀“里”可以换说成“了”,如:

趺∽趺歇:老迈肢体战抖|孩∽孩气:孩子气|二∽二思:犹豫|蔫∽咕吼:精神不震。|腻∽咕拽:油腻的感觉

可见“里”及异变的“了”只用在a里ab式中。

词典中含中缀“不”的词语较多:

潮不阴儿|潮不津儿|好不当儿|好不禁由儿|好不应儿|半不道儿:半道|灰不拉|灰不喇唧|淡不次|淡不次咧|笑不滋儿|白不呲(泚)咧|空不落落|黑不溜丘|灰不溜丘|黑不溜秋=黑溜秋|红不棱登|花不棱登|滑不唧|黄不唧|黄不唧撩|辣不唧儿|懒不唧|甜不唧儿|笑不唧儿|滑不唧撩|滑不唧溜|水不唧|酸不唧|凉不唧|水不几几|褴不褴,褛不褛|仄不棱:倾侧|歪不棱1二不塄子|二不溜子|二不棱登|红不棱登

宋书:“-不搭:表感**彩成分,同表示羞涩、抑郁、阴沉、潮湿等单音词结合,含略微、轻微之义。”举例有:“阴不搭”“臊不搭闷不搭”“湿不搭”。其实不限于那样的词根,因为宋书也有“干不搭”“白不搭”“蔫不搭”“精湿呱嗒”“软里不塌”搭活登儿:因为松散而容易被摇晃的。”徐书有秀不搭:眼睛疲劳之状。”“悬不搭:有危险”。

这说明,后缀“搭”也可以与形容词词根结合,而或形成“不搭”的复合后缀。

词典中有的词中的“咕”实际也是中缀:

黑咕龙咚|面咕囔吼|面咕都都丨面里咕囔:绵软,不脆。|肉咕囊:(感觉)松软。|酸咕囊:酸臭**味。|热咕嘟|稠咕嘟|贼骨溜滑:贼头贼脑

“贼骨溜滑”中的“骨”实际是“咕”的谐音趣写。

复合式后缀

北京话词缀有两大生动活泼之处。一是不同的后缀可以组成复合式后缀。

后缀可以组成复合式后缀,由“咕”还组成三重复合后缀,特别典型:

咕唧”

毛儿里∽∽:到处是绒毛(含厌恶感)|软里∽∽:非常软|蔫里∽∽:无精打采|臭了∽∽:有臭味;斥人高傲

或别与成“咕吼”:毛里—:慌张失措|傻拉—:呆傻|焉了—:精神不震|粘里—:粘乎乎

肉拉∽∽:1动作缓慢。2瓜果绵软。这是徐书、陈书的词条。而宋书作“肉拉咕几”、“几”的异写完全没有必要。

又可以成为“拉咕唧”的三重合:傻拉咕唧|酸拉咕唧

二、“咕囊”

软∽∽:柔软|肉∽∽:松软|酸∽∽:酸臭**味道|软咕囊囊:柔软|肉咕囊囊:松软|肉一几:1很柔软。2瓜果不脆。3优柔寡断|软一几:很软|面一吼:不脆|面里一:不脆

有些词中的“几”或“叽”,应当统一为“唧”。

三、“咕拽”

腻拉∽∽:油腻的感觉|腻了∽∽:油腻的感觉|粘里∽∽:粘乎乎

四、“咕奈”

腥里∽∽:腥气|腥气咕耐:腥气

五、“咕咚”

热∽∽|黑∽∽|面咕吨:食物绵软“黑咕咚”在宋书别写成“黑古董”,是不必要的。

六、“咕沦敦”

此式局限于形容“圆”与“黑”两种情况,而且有谐音趣写。“圆滚沦敦”“黑咕沦敦”是平实写法,“圆骨隆”“圆鼓伦敦”“黑格隆冬”“黑古隆洞”就是谐音趣写。而“黑咕笼咚”“黑咕隆咚”“圆鼓轮墩”,则是不伦不类的别写。

七、“咕龙通”

徐书有“直咕龙通:直。”宋书有“直估笼统:直。”

八、“咕嘟”:“咕”是由动词后缀而泛化成的用在形容词语素后面。“嘟”是指程度甚的“笃”字的理据,受“咕”字的影响而谐音,字形类化。

稠一|热一|面古都都:不脆|灰啃碌嘟:灰色(宋书)

后一词实际应该写成“灰咕噜嘟”。

由“唧”也可以组成多种复合后缀:“□唧”

粉剌∽∽:粉红色(含厌恶感)|臭剌∽∽|青剌嘎唧|咸剌∽∽|秃了一

二、“巴唧”

水剌一猴儿剌一:浮躁|水啦吧唧|捆眼儿∽∽|愣眼儿一,其中“水啦吧”应是“水拉一”的别写。

三、“拉呱唧”

傻拉呱唧(宋书)|凉拉呱唧;非常凉(含厌恶感)|秃拉瓜几:秃光光|苦剌∽∽|青儿拉光唧:青皮的态度|懈了光唧:不紧张

“傻拉光几”是不伦不类的别写,而作“光鸡”则是趣味谐音。

四、“不唧”

黄―|黄不唧撩:黄色(含厌恶感)|凉一儿:略凉|黑不基:黑色(含厌恶感)|懒无精打米的样子|酸—:1味道发酸。2疲倦|咸—儿|古—儿|甜—

五、“不拉唧”

宋书,“-不拉唧:感**彩成分,同表示味道、气味的单音节词结合,表示厌恶意味。如:酸、苦、臭。”又如:灰不剌唧:灰色。(含厌恶感)|剌儿不拉唧、剌儿剌不唧:性格古怪|粉|苦|甜

六、“唧撩”

寡不∽∽:淡而无味|酸不∽∽:1不好吃的酸味。2困酸由“溜”组成的复合式“溜丢”:

嘎巴一脆:干脆利落|矮巴一:矮小|汗抹一:汗水淋漓|酸把|紫巴一|灰巴一|胡骂∽∽|酸不∽∽

或音变成“溜湫”之类:稀巴溜湫|黑不溜秋|溜里溜丘:鬼祟|嘎巴流秋

但有:疤瘌流星:粗糙不平|剌骂流星:一连串漫骂|嘎巴流星:到处是嘎巴|吒啦流星:叫喊不绝|跟头流星:连续跌倒。根据词义的“一连串”、“到处”、“不绝”、“连续”,则其中的“流星”应是“溜性”的谐音,是“一溜性质”意思的省说,而如此声说显然又是受复合后缀“溜丢”的影响。

由“拉”组成的复合后缀“巴拉”,如:费劲—|揪心—|稀—儿|阴天—。

由“乎”与“剌”也可以成为复合后缀,如:热呲忽剌|热里忽剌|热厮忽喇|热丝忽拉:很热。(宋书)这些词语中的“忽、糊、呼”等都是“乎”的别写。

二、其他杂类。

秃拉瓜几|红赤拉鲜|热丝忽拉|臭拉嘎唧|粉拉嘎唧|蔫拉不唧|苦剌呱唧|半死不拉活|秃不拉茬|秃个拉茬|煞腊腊白

由“登”组成的复合式:

“不愣登”:

顸不楞登:顸、粗|红不棱登|花不棱登|直不棱登|傻不棱登

北京话词缀另一生动活泼之处,是把单音节后缀或趣味谐音成有实际意思的字。本文前面已经有随文指出的。又如:“迷瞪:朦胧欲睡。鬼吹灯:花言巧语。逛灯:来回频繁的转动,闲走。”其中的“灯”都是后缀“登”的谐音。这类情况在《北京方言的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中更有多量的词例。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杂拉咕咚儿:多而杂。”则是把是有实际意思的“古董”谐音成后缀的“咕咚”。

在许多方言及普通话中,后缀还有“-唧唧”与“-拉拉”重叠式,而且是多见的形容词生动形式。词典中北京话“-唧唧”式词语只有两个:“白∽∽:无味。”“水不几几:(食物)水份多而味淡。”(宋书)

《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李申《徐州方言的词缀》说,形容词后缀有:“不唧的巴唧”“不乎儿的的哄屁极了屁溜儿的”;形容词、动词后缀有“乎不”;动词后缀有“娄”“由”“似”。中缀有“娄”“不”“乎”“似”。也有复合词缀“不索不登儿”“不哄”“不娄”“娄巴唧”。与徐州及各地方言的词缀比较起来,北京方言的词缀多而有系统性的,是生动活泼的。词典中有些类型的例词不多,应当是收录不全。

仪态万方的北京话后缀“巴”

对于方言词语中“巴”字,首先详作论述的是黎锦熙1933年《“巴”字十义及其“复合词”和“成语”》。十义各是:(一)附。(二)脯。(三)比。(四)盼。(五)赴,攀。(六)趋附,营求。(七)把。(八)拍。(九)辅即面旁。(十)语助词。

所谓语助词,实际就是词缀性质:“‘巴’为语助,或缀于单字动形之后,或间于复词成语之中;虽不为义,而可助势。盖古经籍有‘不’(《玉篇》:‘不,词也。’经传中,或作‘丕’,或作‘否’;可参《经传释词》十),今方言作‘巴’,一声之转也。而‘巴’著于文者鲜也。”

指出“巴”是虚义语素为正确,而语助词的定性还可以更明确的称为词缀。单音动词、形容词之后的,就是后缀;间于复词成语之中的,就是中缀。说它是词缀,因为只固定的缀于某些词语,有约定俗成性,而不是可以自由组词的。但是,这种“巴”字是独立性产生的词缀,而不是继承所谓上古的“不”而“一声之转”。《经传释词》所谓“不,词也”,完全是错误的。详见《<经传释词>“不”“丕”助词说辨误》,载《励耘学刊》语言卷2008年第1辑。

对于这两种“巴”字,黎锦熙说:“可见‘巴’之在语言中,所谓‘仪态万方’者也。”其实在北京话中才真的是“仪态万方”呢。为了对比,下面先按古今时代从文学作品摘录一些例词。为了醒目,把例词单列出来,词中“巴”字以代替。下面是形容词例:

勤∽宋《五灯会元》卷十九《大随元静禅师》:“勤∽子使人勘验,掷香贴便显家风。”这是最早的著录例句。

急∽∽元剧《冤家债主》第一折:“急∽∽日夜筹划。”《红楼梦补》第二十二回:“何必急∽∽赶走这一趟?”第12回:“怪道你急∽∽的进来。”

热∽∽明徐渭《歌代啸》第二出:“热∽∽香烧肉。”

狠一明代《挂枝儿.惧内》:“怕只怕狠∽∽我那个房下。”《红楼梦补》第28回:“狠一就叫倒票九扣三分。”

赤∽∽《金瓶梅》第23回:“在真人前赤∽∽吊谎,难道我就信了你?”

恼∽∽《醒世姻缘传》第2回:“你回来路上欢欢喜喜的,你如何便恼∽∽起来?”第97七回:“素姐恼∽∽不曾吃饭。”

生一《五色石》第1回:“生一的把小姐断送了。”

爱∽《红楼梦》第73回:“真是个爱∽物儿,太太瞧一瞧。”

脏∽∽清代《白雪遗音》卷四《醉归》:“这脏∽∽的东西,吐在那里?”

胡二∽越《老残游记》第6回:“不知怎么,胡二∽越的就把他弄上走了。”

老∽蒲松龄《聊斋俚曲集?富贵神仙》第4回:“不装老∽只装雏。”

老一沙汀《减租》:“小娃儿太多了,母亲老一的,吃不消。”

黑∽溜秋从维熙《梁满囤出访》:“梁满囤老汉几乎天天蹲在这棵树下,像块黑∽溜秋的木桩。”

窄∽《当代》1983年第4期高尔品《六层楼上人家》:“房子这么窄∽。”

痩∽《当代》1983年第4期京夫《怀念》:“痩∽矮小的寡妇……”

紧∽同上:“日子过得紧∽。”

倔一《当代》1983年第4期沈小兰《她》:“倔一地回答:不,我不!”

笨∽同上:“笨∽地爬在灯台上。”

精∽山西长治方言:精明。

涩∽河北昌黎话:味涩。

直∽∽《诗刊》1978年第4期:“直∽∽地望着东边一阵黑一阵的云空。”大群《小矿工》(续篇):“两眼直一的看着我的脸。”

厚∽湖北大冶金湖话:厚厚的。

光∽《汉语大词典》:方言。裸露。

细∽《收获》1993年第1期刘恒《苍河白日梦》:“是一只细∽溜长的野狐狸。”

森∽∽西宁话:阴森森。

冰―西宁话:冰凉。

俊∽子东北方言:漂壳小伙子。

下面是动词例,则少得多:

元剧《燕青博鱼》第一折:“我揣∽些残汤剩水。”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磨难曲》第18回:“你一回一回作登,弄∽的都是俺。”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禳妒咒》第28回:“今日嫌他脏……我给你秃∽秃∽。”秃:洗。

北京方言词典中收录了许多附缀“巴”字的词语,都没有解释它的意义或性质。它们大多数是词缀,而有的“巴”字却是别的同音字的别写。许多词语的构成要比黎锦熙文章与本文前面的举例复杂,值得详细讨论。词干用字也有需辨析的。这些“巴”字可以分五类。

第一类,是单音形容词后缀。如:

僵∽:僵硬。

倔∽:过于直率。

力∽:1外行,不懂行。也说:力∽头儿。2外行的人。异形词有:力把、利把、吏把、戾把、劣把。按,其实“戾才是合宜的。最早说“戾家”可证。“戾”指不正、不顺。“劣”不是同音字,而是换成同义指说。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文人才士无以自见,碌碌无闻者杂进。三十年间,词科又罢,两制皆不是当行,京谚云‘戾家’是也。”宋灌园耐得翁《都城记胜.四司六局》:“凡四司六局人抵应惯熟,便省宾主一半力。故常谚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讦戾家。’”

死∽:死心眼;死滞。

胀∽:手充血。我这两天多干了点活儿,胀∽攥不上拳。

蔫∽:1水果、花朵等因干燥而萎缩。2精神不振。

臞∽儿:肥胖得行动不灵便的人。

抽∽:收缩、萎缩。

剌∽:粗糙。

矬弝子:矮人。按,“弝”应作“巴'

矮趴趴:低矮。“趴,,是“巴”的音变。

雏∽虎儿:初入社会的青年,青年生手。可比较,雏虎儿:同“雏∽虎儿”。

個5∽棱:歪倒。

“雏-虎”“侧∽棱”两例是“侧∽”修饰“棱”,“雏∽”修饰“虎”,“空∽寥:空荡荡。”“苦∽英儿:微带苦味。”也是如此。即“x巴”式再直接构词,而不是形成词组。

“丑八怪:丑陋,难看。”两者应是异形词,“丑∽”修饰“怪”,或者二者复说。另把后缀“巴”隐蔽而谐音为“八”字。“丑八怪”显然是从“猪八戒”而对“丑∽怪”变说。此词最早见于《儿女英雄传》第12回:“万一长的丑巴怪似的,可怎么配我这个好孩子呢?”

第二类,重叠式形容词后缀,也重叠为“巴巴”。如:

紧紧一:1(衣物)贴身过紧。2窘迫、拮据。

揪揪一:1同“紧紧∽1”。2同“抽皱”。3(衣物)紧绷在身上致使动作不便。

赖赖∽∽:1无精打采。2生活窘迫。

结结形容生活拮据的样子。

阴阴一:阴沉沉。

抽皱一:同“抽皱疤疤”。抽皱疤疤:不平整,布满褶子。按,“疤疤”当是“巴巴”的异写。可比较,抽抽儿:收缩、萎缩。抽皱:皱。

磕磕巴巴:结结巴巴。

第三类,是第一类的变式。即在“巴”字后面再附缀双音节的后缀,成为习惯的四字格式。

如:

矮∽溜丢:矮小|干∽疵裂:干燥而且粗糙|干∽拉瞎:太干糙|干里∽瞎:同“干∽拉瞎”|光∽齐溜:**裸|横∽棱子:1横着,横拦着。2突然。|紫∽溜丢:带点紫色|酸∽溜丢:1有不适口的酸味。2文绉绉。3傲慢不理人的样子。|中∽溜儿:居中的|猾∽几嘹:很狡猾|花∽棱登:彩色班驳|稀∽拉儿:稀疏|稀∽溜湫:有玩笑意味的,诙谐的。按,此例的“稀”是“戏”的谐音。但趣附而与“稀∽拉儿”的“稀”相同。

这类构词中的“溜漱”之类,也是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后缀,与“巴”是双重后缀,是汉语构词特有的类型。“稀∽拉儿”是“稀巴”与“稀拉”的双重后缀,“稀拉”是“稀拉拉”的省说。

“忽拉∽儿”:突然。或作:虎拉∽儿、虎剌∽儿、虎喇∽儿、虎拉八。其中“忽拉”相当于“忽然”,则“巴”与“儿”又是复合的双重后缀。

第四类,也是“巴”字位在四字格式的第三个字。如:

腌剌∽臜、腌里∽臜:肮脏。糊鲁∽涂:糊里糊涂。这可以说是在“腌臜”“胡涂”词中嵌入中缀“里”和“巴”。这种格式偶见。

第五类,杂例。或者,“巴”字也位在四字格式的第三个字,但词干不同于“腌臜”“糊涂”之类。如:

笨嘴∽舌:嘴笨。则是从从“笨巴嘴舌”变成的。“晕头∽脑”是从“晕巴头脑”变成的。又如:“乌拉∽涂”“猴头∽些、猴头∽脑:形容非常顽皮的样子”。

应当对比的是,“笨手八脚:笨拙,手脚不伶俐。”这应是“笨巴手脚”的变化,但把“巴”谐音趣说成“八”。这成为一种类型,又如:稀烂八糟、瞎说八道、愣儿八睁、寒拉八碜、褶子八挠、胡扯八光、胡闹八光、胡鲁八涂、褶皱八囊、呓儿八怔。

北京话有的词语中的“巴”并不是后缀,而是“八”的别写,但有几种情况。一种是用“八”字比喻“分开”的意思(详见《北京方言词语事理性的理据》“巴”条)。如:

哈∽:(走路或站立时)两腿向外分开。哈∽腿儿:向外分开的腿。趔∽:走路时两腿分开。

脚丫∽儿:脚趾缝。

卡∽:(分开)两条腿。卡∽裆:胯下。卡∽楼子:胯下的中部;会阴。卡∽腋叉:腹股沟。

落∽:走路时两腿略微分开,还有些弯曲。

后缀“巴”之后不能有实义语素,据此可知以下词语中的“巴”字都是同音别写。一种是由“八”字成误。如:秃拉∽叉:树叶稀少,露出枝桠的样子。应当是“秃拉八叉”。红眼儿∽瞎、红眼儿∽叉:形容结膜充血的样子。各应是谐音:红眼儿八下、红眼儿八叉。“八下”、“八叉”,指到处都是那样。烂眼儿∽瞎:形容眼边糜烂的样子。也是谐音“八下”。杂∽凑儿:七拼八凑的东西。

一种是由“罢”字成误。愣眼儿∽睁:睡眼惺忪。夜里∽睁:猛然醒来还不清醒的样子。都应是“罢睁”,就是不睁。阴死∽活:(火力)衰弱。应是“罢活”,就是不旺。

顺∽:1顺手。2把停着的车(排子车、人力车之类挽车)转到适于出车的方向。3驯顺。4变得能适应。此例的2应是“把”字,就是指把车的“把”摆顺。其他三义则是后缀。也就是说孤单的“顺把”趋附于强势的“顺巴”而改变了自己的面貌。

“八”“罢”“把”能混误成“巴”字,显然是受了后缀“巴”强势的影响。但是,张八样儿:举止不稳重。按,“八”应是“巴”的别写,即后缀。“张”就有不稳重的意思。北京话,张道:举止毛躁。“张巴样儿”:张的样子。不是说八种样子。

怯八邑:外地来的不懂本地风土人情的人。按,“八”应是“巴”的别写,即后缀。“邑”或“义”都是“异”的别写,指外地人。

周一民《北京方言动词的常用后缀》穷尽性列举了共218个后缀“巴”的词例,其中“劈破开”等8例不确,就是“八”字的别写。

从以上对比来看,北京话由后缀“巴”构词,真可谓生动活泼,仪态万方。

北京方言可以避免的生僻字

方言词语往往有生僻的字,是不便理解和书写的,实际上有的生僻字是使用不恰当,是可以避免的。往往是因不知理据而故求深解。北京方言也是如此。本文举例说明。

揪:聚拢突起。

揪揪:不舒展。

瘀收缩,不舒展。(宋书)

勼聚缩。(宋书)

就筋:肢体伸展不开。(徐书)。陈书、宋书作:勼筋。

这几个词中的“揪”等完全是同义语素,“揪”与“就”字显然是写别字。“勼”似乎是理据,但它是古词语。《说文》:“勼:聚也。”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五引汉服虔《通俗文》:“缩小曰瘀。”但“嵌”音zhou。章炳麟《新方言》:“湖北谓缩小曰癍。”黄侃《蕲春话》:“今吾乡谓物体由长而短曰瘢。”与北京话音义都不合。这四种不同的写法,其实都可以统一用“纠jiu”字,也是聚拢的意思。既然能用与“勼”声调不同的也不达意的“揪”,自然也可以用与“勼”声调不同而可达意的“纠”。

锉肥子:矮人。

“弝”应是“巴”,后缀。

地硼子:平地秧歌。

应该是“蹦”字,以願跳指秧歌的舞蹈。

硼子:1风筝上的弓子。2同“脑子”。8用于“一棚子”。

1是本字。2是“蹦”的别写。因“脑哪子”就是用指关节在别人头上弹。把弹换成跳,又换成:蹦。8“一棚子”指一段距离,所以是“一奔子”的别写。

脑弧子:用手指关节弹头骨。

“硼子”是“蹦指”的别写。“蹦”指弹;指,指手指关节。

单弧儿:单独。

单棚儿狠儿蜜:儿童游戏时出手掌,单独出手背或手心的,算当选。

就应是“蹦”字,指突然把手背或手心蹦出来。单说的“单彌儿”是由这种游戏规则来的。

恶缺:1有反感。2使有反感。即同“恶心”。

而“缺”的意思是:饱。显然不合词义,是记音别写字。本字应当就是“影”。恶影:那恶心影影留在心上。

喀:1骂,批评。2说话因不熟练而停顿。

实际就应是“锛”字,以刃具受阻比喻。可对比“打奔儿:说话因不熟练而停顿。”即用“锛”字而合宜。

傲懵aozao:烦恼。(宋书)

可以用“熬躁”。徐书作:熬糟。又有“熬心:烦恼”词,可证“熬”字完全合宜,而“糟”是破、朽的意思,所以不合宜。

歡面疙瘩:年轻人脸上起的小红粒。

但,“齡”是陈旧的意思,与词义不符。它的理据应是:糙。使得脸面粗糙。

皰:皴裂。

理据就是“八”,以字形两笔分开之状表示“分开”的词义,北京话有“八开”词,指把道理说明清楚了。

剿:1投掷,掷击。|拿石头子儿∽狗。2言语顶撞。(宋书)

三个都是生僻字,其实可以用“冲”字。徐书即作“冲”。

髭鬟:蓬松,松散。j∽着一脑袋长头发。

只在头发蓬松散乱时如此写,是故意深解。平实的就是“剌蓬”的比喻。而“髭”字本读z|音,可见不是本字。

撞:量词,专用于纸牌。|买一∽扑克牌去。(宋书)

徐书即作“冲”。徐书另作“冲”。其实就应是“重复”的“重”。是说“一副牌”。把“副”调皮谐音成“复”,而又换为同义词的“重”。没有专为“一副扑克牌”而另创造专用量词与专用字的必要。

驵cang不郎子:性情暴躁而好争辩的人。(宋书)

驵儿货:驵子。

“驵”在古代读zang。意思是:1壮马。2马匹交易经纪人。3粗大。4平庸。北京话显然仅是借用字形,而与意义无关。根据词义,应当是“仓:言语对立”“仓仓:争吵”词的“仓”字音调有变。如此,就不宜另用一个生僻字,而应仍用“仓”字。

用手或脚来回揉搓。

但“賭赌:”音cuo,意思是“跌”。音义都不合,应该如陈书用“搓”字。

干牐cha瓦儿:1同“干挤瓦”。2全然,纯粹。按,本是两个词义没有关系的词。“干挤瓦儿:完全仰敷的瓦片。”即“干牐瓦儿”与“干挤瓦”词中都没有表示“完全”的语素。只截取“干牐瓦儿”的“干牐”两字。而“干牐:不用泥浆,只用碎砖石给墙垛子填馅儿。”又只取“不用泥浆”一层,别解成没有泥浆,即是干干净净的,也就是纯一的。“牐”本读zha音,意思是水闸;闸门。与此词词义无关。可见,它实际上是对“插”字的别写。完全可以不用这个生僻字。2是应是“茬”字,有“齐茬”“齐茬茬”的同义词。

樹:拼命。

应该是平实的“对”字。有“拼对”与“对命”词。

顔:1带有情绪的塞给。2杵的意思。

此字在古代是“强”的意思,音也不同。这里也可以用“对”字。宁肯给一个字增加一个意思,也应避免增加一个生僻字。

灰啃碌嘟:灰色(宋书)

实际应该写成“灰咕噜嘟”。

北京方言理据待质录

对于北京方言许多词语的理据,没有找到线索,百思不得其解。这里集中引录最主要的一部分,盼望得到同志们的赐教。按词语在词典中的先后顺序排列,一般只引录词典的释义;有的也具体指出难点所在,试作些猜测。

艾瓢儿:翅膀红褐色,有花点儿的瓢虫。

“艾”与“翅膀红褐色,有花点儿”应对应,但具体的关系不明。

半截缸:儿童的鬼魂。

“半截”可以表示儿童,但“缸”为什么能指鬼魂呢?

抱盆儿掷:不问外事,坐享家产。

“盆”指家产,是不是“聚宝盆”的省说呢?为什么说“掷”呢?

扁担:羊脊背上的肉。

卖肉行业对各部位的肉几乎都有行话称名,有的容易理解。如把羊软腭至喉头的肉,叫上天梯,是从纹理而比喻的。这与把喉管叫“十二重楼”类似。但也有许多是很难理解的,又如:

方子:羊两肋下端的肉。

瞪眼儿食:马脯或狗脯。

黄瓜肉:指鸡胸脯上的嫩肉。

黄瓜条:指羊后腿上的肉。

合扇儿:牛胯骨。

散单、伞子:牛羊的重瓣胃,即第三胃。

三岔儿:牛羊尾椎旁的肉。

上脑儿:羊脊背的肉。

米龙:牛臀部的肉。

白脐儿:胃黏膜。

瞅巴冷子:抽冷子,突然。(陈书、宋书)

抽不冷(子):1突然。2偶然。(宋书)

抽冷子:突然。(徐书、宋书)。宋书例句:前边的车∽一刹车。

抽不冷子:即“抽冷子”。“不”疑是“巴”的变读,是无用的衬字。(徐书)

这几个同义词中的首字也应是同义语素,而从例句“前边的车∽一刹车”可以肯定,“抽”与“瞅”都不合宜。似当是“凑”的别写。“不冷”应是对鸟儿迅速起飞时翅膀振奋的象声词(一般写成:扑棱棱)的记音字。借指突然。可以对比,猛孤丁:突然。冷孤丁:突然。是象声词“咕咚”的音变而谐音。猛不丁:猛然。冷不丁:突然。则是象声词“不咚”的音变而谐音。拨剌贺:有权势的人。

不须会儿:不理会。|他那天来没来我倒∽。

“须”似是“蓄”酬写:“蓄意”的省说。

仓:言语对立。俩人越说越∽。

仓仓:争吵。

“仓”似是“撞”的音变。

炒肝儿:北京小吃,水煮肥肠儿勾芡而成。

为什么用“炒”指水煮?用“肝”指肥肠?

扯霸子:表演相声。

吃耗子药:1迁动过于频繁。2比喻嗓音沙哑。

吃非的:靠敲诈为生的无赖汉。

吃事的:同“吃非的”。

“非”可以指敲诈,而“事”则不能,理据不明。

冲嘴儿:同“冲盹儿”,即打瞌睡。

鞑子饽饽、达子饽饽:镯子。

打着拐:步行。

大娘们儿:大老婆。

“们”字与词义无关。

对君作:街头给人修脚的人。

灯笼子儿:出生不久的小螃蟹,酒泡而吃。

豆儿纸:手工制的还魂粗纸,暗灰色。用来包东西或当手纸。

豆条:粗铅丝。

“豆”字都难以理解。

房子:为父母预备的生圹穴。

也许是“房梓”的趣味谐音。《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从东汉以来,用“桑梓”借指故乡。朱熹《诗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矍器用者也……桑梓为父母所值。”古语把人死安葬叫“归原”,俗语说:回老家。“房梓”即老家的房,所以可指为父母预备的生圹穴。

够瞧老半天的:嘲讽话,指很不好。

姑爹:1姑父。2姑母。(陈书、宋书)

能指姑母,难知原因。而徐书:“姑爹:满族用称姑父。也可以称姑姑、姑母。”在外语与我国少数民族,有的亲属称谓所指的,没有性别区别。此词是否这种情况?

嚎着:“嚎着屁股”就是橛着屁股。“嚎”音疑是“猴”字之变。《红楼梦》第十五回,凤姐叫宝玉同她坐在车上,说:“别学他们猴在马上。”此“猴”字就是北京话今日之“嚎”了。(徐书)“嚎”字理据不明,但它既指“橛着”,就绝对不可能是“猴”字的音变。而“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中的“猴”也绝对不可能是“橛着”的意思,而是谐音“候”。以“守候”指一直骑马。

花儿绞:天生的卷发。

火焰儿:春天的嫩菠菜。

夹汗榻儿的:在街头奔忙于找临时饭落儿的穷苦人。

浆洗:责打。

精奇:保姆或女仆。总附在姓氏后面。如赵∽、李∽。

练:新兴的土话,流行在有流气的青年中,指斗殴打架。

聋睦子:贬称聋而傻的人。

拉拉汤儿:比喻过分使人讨厌。

连“拉拉汤儿”是什么样的汤,都不能解释,比喻的解释一定错误。理据不明。

剌子:1大玻璃瓶。2暴躁的人。

老太太钻被窝:戏称一种趺倒的姿态。即脚下一滑,仰面趺倒,脚向前,头在后。

“老太太”与“钻被窝”两层趣味说法,都不知所以然。

老抱抱:屁股。

老屋子:头,脑袋。

老斗:外行。

老紧:学徒工。

卖贵的:比喻找不自在。

喝皮:行话,(演唱中)失笑。

拍:吓唬。

拍花子:旧时用**药(麻醉药)诱拐小孩的人。

“用**药(麻醉药)诱拐”的说法未必符合实情。周作人就提出怀疑。《谈虎集.“**药”》:“年近来京津闹拍花,据报上说,从拍花子身边捜出许多‘**药,来,这真是骇人听闻的事了。听说拍花的只要在背上一拍,人便迷了:我真不懂这**药劲难道会从背脊上钻进去的么?”也有“拍婆子:流亡民话,勾引女人。”成年女人更不会轻易就被用**药拍上的。也就是说“拍”字的意思不明。

现在快速麻醉药是手术时的吸入乙醚,但被麻醉得毫无知觉。清代时绝对不可能有快速吸入麻醉而又能使被麻醉的儿童跟随诱拐者而去的的**药。如果真有这样的药,那就可以把所有儿童麻醉拐走。实际只是偶尔拐走个别的儿童。再说。既是麻醉,就不是诱拐。现在也没有用麻醉拐儿童的。

《汉语大词典》:“拍花:旧称用迷药拐骟儿童。清李虹若《朝市丛载.人事.拍花》:‘拍花扰害遍京城,药末迷人任意行,多少儿童藏户内,可怜散馆众先生。’”如果真是“药末迷人任意行”,那被麻醉的儿童也会狂走而不随从拐者去。用**药(麻醉药)诱拐小孩,只能是道听途说的哗众取宠之谈。周作人说的“据报上说,从拍花子身边捜出许多‘**药’来”,也是如此。如真的捜出许多**药来,就必然能研究出是什么成分。

有的拐带儿童实际是强行拉走,因此可以猜测:把“牵”谐音为“遣”,而变成同义词的“派”,再谐音隐蔽为“拍”。

秦行儿:厨师专业。

乱儿搭:强盗头子。

门儿门儿的:象声词,哭声。

但没有“门儿门儿”这样的哭声。

抹咕丢、抹抹丢丢:为难,不好意思。

母哈赤:泼妇。

虚子:讲究排场的人。打扮得有脂粉气的男性。讲排场。考究服饰排场而有流氓气的人。虚子的一套讲究。虚子的派头。

母虚子:女土豪。

但,与上条“虚子”不承。也与“土虚子:当地的无赖汉”不承。

脑包子:急耳套。

未把词义解释清楚。怎样的耳套是急耳套?对耳套为什么要说“脑”?

泥腿子:专在街上撞骟的无赖汉。

鸟枪:专门伺候皇帝打围的太监。

“牛鼻子:道士。”按,《汉语大词典》:“牛鼻子:对道士的戏称。以道士梳髻高起如牛鼻子,故称。一说道教所奉的始祖老子曾骑青牛过函谷关,故称。”但牛鼻子并不高,梳髻与牛鼻子形状无共同处。牛与马的鼻子在高度上也没有区别。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而青牛不能说成牛鼻子。

趴拍子:赤贫者过露天生活。

排缸子:比喻矮而粗的体型。

皮缸:大缸。比喻粗壮的人。

“缸子”可以比喻矮而粗的体型。但为什么说“排”与“皮”呢?

捧怕:“恐怕”的音变。

但“恐”绝对不可能音变成“碰”。

撇兰:抹鼻烟。

破脚孤拐:有钱就胡花。

破岔儿:凌乱。|他的屋子跟∽似的,简直下不去脚儿。

秃眉画影:眉不浓,眼不大。

把眉毛不浓,夸大为没有眉毛而说秃眉。但把“眼不大”为什么能说成“画影”呢?

秋拉拉儿:立秋以后的炎热天气。

这是宋书的解释而错误。因陈书:“秋拉拉儿:立秋以后的连阴雨天气。”徐书:“秋拉拉儿:指秋雨连绵,多日不止的天气。”但“拉”不能指连阴雨。

煞车:在下等旅店睡通铺,挤出地方让再来的客人睡。

可对比,“煞:勒。”勒也就是“挤”。但对“车”字不能理解。

晒shai:1屎。2低能。

由“屎”可引申出“低能”的意思。难点在于shui之音为什么能指屎?而这个特殊音节也只有指“谁”的用法。但这可以解释为:是shui的音变。由“屎shi”音变为shui,则无规律性。胜利:引擎上的点火圈儿。

熟:烦乱之极。

塌塌儿搭:地头蛇。

塌塌儿房:待朝房。

而“塌塌儿”是小屋,小地方的意思。

挑袍:羊肉铺开设的羊肉馆,另有掌柜管理。

瓦儿哈:死。

挽口、挽手:牛马的**口。

望天儿:1一种金鱼。2白癜风。

桅厂:棺材铺。

喜儿:1宴席。2上当受骗的人。

1“喜”是“席”的谐音。2的理据不知。

哑巴院儿:地下宫殿的入口处。

要核儿钱:一般常说成:要某人的核儿钱。多指无力达到,难于承担。|八十岁的人了还要上台演戏磨折不是要他的核儿钱吗?|冰天雪地的,让我在外修机器,这不是要我两只手的核儿钱吗?(宋书)

要核儿钱:谓无法应付。本意是卖杏儿的在叫卖时夸张杏核儿的价值。言自己亏损到极点。借以为喻。|要我三天交一篇发言稿,这可是要核儿钱!(徐书)

贼馄饨:尖刻的人。

解释词义有两个层次。一是词义是什么,这是知其然。一是为什么是此词义,即词的理据,这是知其所以然。绝大多数的词是见字明义的,也有不少是知道词义而不知理据。理据是词义的根据’是释词的最终要求’是辞书质量的最高水平,却也是普遍性的薄弱之处。编撰吴语词典是热门,已经有闵家骥等《简明吴方言词典》、吴连生等《吴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地方分卷的《苏州》《崇明》、《杭州》《丹阳》《宁波》《上海》《温州》《金华》等(是《苏州方言词典》等的简称),2005年又出版了石汝杰、(日)宫田一郎主编《明清吴语词典》(后文称为《明清》),但理据揭示依然故态而常常阙如。由于不研究理据’只从例句事理猜测或照录以前的旧释,就有极大量的各种错误。先举两例。

《汉语大词典》:“翘辫子:死的谑称。”这几种吴语辞书也回避理据的难点。而《明清》“翘辫子:谑称死。”没有进步。《上海》弹老三=翘老三:死。詈词。《简明吴方言词典》抬老三:死。《苏州》:“抬老三:死的讳言。”虽然都没有理据解释,但词义是正确的。而《明清》:“淡老三:指鬼。《清稗类钞.苏州方言》:‘∽,不知何许人也。以其行三,因而名之。与徐大老爷,拆老皆同。’”不但也没有理据,而且词义则因照抄《清稗类钞》而错误了。按,“翘”实际是“悄”的近音谐音。“辫”与“閑”,“子”与“梓”各谐音。悄閑梓:悄悄关闭在老家了。文言雅语把死亡说“归原”,俗语叫回老家。“淡老三”的词义也应是“死”。是从抬到山里(埋)了来说的。陶渊明《挽歌诗三首》之三:“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有的方言就把坟墓叫坟山。“淡”与“抬”、“老”与“崂”、“三”与“山”各谐音。“崂”与“山”复说。

《明清》对于不能见字明义的难词,不探求理据,常常从例句的相关事理猜测词义而错,数量很多,错的也很典型。研究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横需要有辨识而发现错误的学力以期纠正。本文把《明清》的错误分析归纳为十种类型,可以作研究词义的前车之鉴。相关的例句用|号连在一起。||后面是笔者的申说。

第一种:违背语言学基本常识。

白脚花狸猫:比喻在家呆不住,在外乱跑的人。|痴汉等老婆:比喻徒劳的等待。|白弄卵:比喻白费气力。||《明清》对于许多不能解释理据的词义,都解释成比喻义。这仅是三例。修辞的比喻是把抽象深奥的事物用具体、通俗的来比喻。但在外乱跑的人、徒劳的等待、白费气力,都是具体而明白的意思,各自与白脚花狸猫、痴汉等老婆、白弄卵,都没有共同性。“弄卵”本身就是不知所云的。最早是说“白脚猫”。《明清》失收此词。《沪谚外编》“坐不住,立不定者,……又曰白脚猫。”它却是“翻卸冒”的谐音:抬腿向外走。上海话有“掰开”、“掰一字腿:叉开双腿,使成‘一’字形”的说法。后来繁饰为“白脚花狸猫”。声母送气清音;白,浊声。花、化,同音异调,犹言消失不见。狸、里,同音同调“(家)里”的省说。冒,指外出。词的理据是:掰脚化(家)里而冒。

《苏州》““痴汉等老婆:因某事而长久等待。”不说比喻是对的。实际意思是:痴而干地颇等。“汉”与“旱”谐音,而把“旱”再换成同义词“干”。干等,犹如说白等,正就是痴。“婆”与“颇”谐音,指程度甚。顺势添加“老”字,成为“老婆”的趣说。

可比较“弄卵:讥讽人不善作事。”却又不说是比喻,也与“白费气力”不一致。可见都是随意性的,而不是准确的词义。“卵”与“乱”谐音。是白弄、乱弄的复说。

倾匡:瓶罐破裂的声音。《山歌》卷九:“抬儿姚凳只听得霹雳啪啦,碗盏壶瓶流水倾匡。”

倾菱空笼:倾倒东西时时撞击声。《坚瓠壬集》4卷朱亦巢先生髻年善作对……‘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鹿”先生思之未就’适童提菱一篮入’遂应声曰:‘野老买菱将担倒’倾菱空笼。’”释义违背了象声词的字是没有意义的常识。“倾匡”就是倾倒的意思。瓶罐破裂声当是beng、bang、guangdang。“倾菱空笼”意思分明是:把菱倾倒尽,剩下空笼。

第二种:违背各种事理。

鸭黄儿:雏鸭。用以骂人。《古今小说》卷3:“你七老八老,怕兀谁?不出去门前叫骂这短命多嘴的∽! ”||但“雏鸭”不能用以骂人。“鸭”是“呀”的近音谐音;“黄”是“谎”的谐音。骂别人说话是“呀,呀”的叫,是说谎。

独家村:只有一家人的村庄,也指和临近居民点有一定距离的住宅。||只有一家人就不能成为村庄。“村”是“存”的近音谐音。独家存,就是只有一家人。可以比较“三家村”词是“山家村”的谐音,意思只是山村,乡村,并非只有三家人。三家人也不能成为村庄。

呼红捉绿:掷色子时的喊声。|呼六喝幺、呼幺喝六:掷色子时的喊声。||红,指最大的六点是红色。色子并没有绿色。“绿”与“六”谐音。也没有喊“幺”的。“幺”与“吆”谐音。呼、吆、喝,三者复说呼唤六。

鸡头晕:鸡斗后或给人驱赶后一时会晕头转向。比喻人一时昏晕,糊涂。《荡寇志》92回:“当夜知府与夫人好端端的饮酒,不觉一个∽,中风了,两眼发直,口不能言。”只有人在搏斗后或给人驱赶后一时会晕头转向,无须用鸡比喻。鸡并无这种情况。《苏州》““鸡头晕:头脑一时不清。”可见“鸡”是“记”同音异调谐音。记头晕:记性一时发晕。而《荡寇志》例分明说的疾病的“中风”。所以“鸡”另是“急”近音谐音。急头晕:突然头晕。

第三种,对一个义项用不同的两个意思解释。

豁:(用力)揭,翻。《荡寇志》第75回:“希真豁去道袍……”第118回:“呼的豁开被头……”但“豁去道袍”,却是脱了披着的道袍豁开被头”却是揭开盖着的被子。此两例“揭”的词义是合宜的’“翻”则不合宜。对道袍与被子都不能说“翻越”“跨越”。

“彳亍:轻轻的走路声。”彳彳亍亍:擦刮硬物声。”两者矛盾,徐行脚步就轻。擦刮硬物声则响亮刺耳。“彳彳亍亍”是“彳亍”的重叠式,不可能是不同的词义。

吹木屑:做陪客,白吃白喝。||“吹”与“处”、“木”与“末”、“屑”与“食”都近音谐音。“处末食”即处在末位而食,所以词义是做陪客而食。即对比请的主客在主位,主人在主客正面。所以“白吃白喝”的解释是画蛇添足。主客也是白吃白喝的。陪客并非都是陪吃,也有陪玩、说话、看戏、读书等的。

坐攩攩:形容坐着发呆。《山歌》卷2:“姐儿床上∽。”又作“坐堆堆”。|“堆堆坐,堆堆讲:数人长时间坐在一起讲话。”但“姐儿”是一个人,与数人坐在一起的解释矛盾。坐在一起又与坐着发呆不同。

第四种,词义与例句矛盾。

壮罗多:同“壮孤孤”。《山歌.陈妈妈》:“壮罗多,油碌碌,新出笼馒头能个样物事在上游了游。……骨稜层,痩乖乖,霍在肉上个样东西。”||可对比壮孤孤:胖乎乎。《描金凤》6回:

‘两只奶奶有趣,壮孤孤一双大胖如软绵。”按,所谓“孤孤”实际就是“鼓鼓”的谐音:胸膛上鼓起的。所以指女性奶头。但**用的抹布陈妈妈能像女性鼓起的奶头吗?胖乎乎的解释与例句“骨稜层,瘦乖乖”矛盾。

老瓢:指老嫖客。||但例句:“虽是霜打风吹九秋末后像子个黄婆子,还有介星老瓢身份惹人寻。”老嫖客怎么能像个黄婆子?诗的首句明说“姐儿光头滑面好像茄子能,姐儿怎么能成了老嫖客?”

风流阵:比喻**的各种形式。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8卷:“金步摇、玉条脱,尽为孤注争雄,∽,肉屏风,竟自和盘托出。《夹竹桃》排个∽。”||金步摇、玉条脱、孤注争雄、风流阵、肉屏风,都是指**的隐语,而不是指某种**的形式,夹在其中的“风流阵”,更不会比喻**的各种形式。从“排个∽”例也证明“各种”与“个”矛盾而误。“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流”是“疁”的谐音:开沟灌田,指**。“阵”与“层”谐音,指男女重叠成两层**。

第五种,词义与词的用字风马牛不相及,所解释的词义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没骨髓:无孔不入,千方百计。《贪心误》6回:“遇着一个色字,∽钻去,不管人的死活。”||但“没骨髓”与“无孔不入”,与“千方百计”都风马牛不相及。例句也看不出这样的意思。词义错误。“没骨髓”就是没有骨髓了:骨髓,指精液。例句是说拼命的**,把骨髓流尽。《水浒传》第32回:“但凡好汉犯了溜骨髓三个字的,好生惹人耻笑。《金瓶梅》第84回:“贤弟既做英雄,犯了溜骨髓三字,不为好汉。”“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空。”

挖臀窟:背后说人坏话。《山歌》卷9:“当面前吃别人骂绝子个团鱼鳖背,背后吃别人挖尽子螺蛳臀窟。”词义错误。“螺蛳”是“屎路”的谐音而倒序,与“臀窟”复说肛门。例句是说其人卖屁股。“螺”与“路”、“蛳”与“屎”谐音。背后,不是说在某别人的背后,就是说其人的后背,即肛门所在的背部。

着霎:扎紧。《山歌》卷七:“腰里着霎舍了能紧俏?”是惊叹男阴怎么这样坚硬,与扎紧何关?“霎”是“啥”近音之误捨”也是‘‘啥”形近之误。

水窠:(脚湿气)水肿。《山歌》卷5:“八十婆婆要嫁人,寻头讨脑骂乡邻。脚跟里水窠老皮里瘅,多年裙带再是老腰精。”11窠,怎么能是肿的意思呢?例句“脚”指大腿,分明说“嫁人”“腰”,说明“7水窠”指有**的女阴。“老皮”是“老屄”的谐音。

演肚脐:暗喻**。演,即“賬”。《常言道》九回:“便同他演了一∽,只听见施利仁的声音来了。钱士命道:‘施利仁,你且在外面坐坐,不要上肚皮捉奸。”’||但“賑:把一物与另一物比较长度。”与词义风马牛不相及。“演”是“研”或“碾”同音异调谐音。研(碾)肚脐就是磨肚皮的变说而指**。

第六种,词义的内容多于词语语素。

薩糟:为琐事纠缠吵扰。今苏州常常指小孩吵扰不安。||“蓮糟”只是两个字,不可能是“为琐事纠缠吵扰”这样一个句子的复杂意思。词义只能是吵扰。因为“蓮”与“叽”、“糟”与“吵”近音谐音。

蟹爬肠:吃螃蟹而引起的急性肠胃病。《山歌》卷3“好似黄柏皮做子酒儿,呷来腹中阴落落介苦。生吞澎蜞∽。”||此诗的前两句是弗来弗往弗思量,来来往往挂肝肠。”可见例句是说对情人断绝来往苦苦思量,与吃螃蟹而引起的急性肠胃病风马牛不相及。例句明明是假说“生吞澎蜞'即螃蟹还在肠中活着而爬动。这只是趣说,实际上“蟹爬肠”是“常吓怕”的谐音而倒序:常常受吓而怕(情人断绝)。

第七种:单音词词义不能统摄有该语素的多音词。

阿:名词前缀’用于称谓和人名。

但又有“阿呆:傻子”、“阿胡子:络腿胡子”、“阿木林:傻瓜”、“阿曲:傻子”、“阿土生:乡巴老”等词,则与所解释的不符。《苏州》,“阿:名词前缀。3用在其他一些单音或双音成分前构成名词’多数指人并带有鄙夷、戏谑等色彩:阿乡(贬称农民)、阿曲死(见识不广易上当之人)、阿木林(呆头呆脑的人)、阿胡子(络腮胡的人)、阿猫阿狗(泛指不重要或者素质低的人)。《宁波》《上海》同释。可见缺失吴语贬义词头义项。

第八种:对同一例句的同一个词,解释成多个词义。

半二不三:比喻半途而废。又比喻不够水平,不爽快。《醋葫芦》16回“这是玉帝钦犯,不比本主执行,倒要温存他些才好。倘是途中辛苦,弄得个∽,倒要自己抵罪。”半途而废、不够水平、不爽快,实际是不同的三个义项,仅一个例句,怎么能同时是这三个义项呢?仅是半途而废的词义。“二”与“而”、“不”与“拨”、“三”与“散”谐音。理据是:半而给散。半途时给散失了。

暴好六十日:形容刚结成某种合作关系(有时指夫妻关系)时,总是比较融洽的。《醋葫芦》10回:“从此两月清宁,并无异议。正叫做‘∽’。自然上和下融,夫唱妇随。”||仅一个例句,只是就夫妇**而言,并没有另指刚结成某种合作关系的例句。“暴”与“抱”、“六”与“乐”、“十”与“入、**、日”谐音。“日”与“十”复说。可见,正就是说拥抱着**。所谓上和下融,也就是上位的夫、下位的妻。

加盐加酱:添油加醋,也指说话不爽快。《续海上花列梦》3集13回:“你快快说罢,不要虚的,尽说闲文。”《九尾狐》25回:“你说你说,但你要∽,我却要不依的。”又47回:“有人从上海转来,告诉拨给俚笃听,∽说得好点,自然要羡慕奴哉。”||根据例句,只是说得增加内容的意思。而说话不爽快则指吞吞吐吐或拐弯抹角。而“添油加醋”一层也是不得要领,让人误解成烹调时实际的添油加醋。“添油加醋”是“加言添促”的谐音。“加盐加酱”中,“盐”是“言”同音同调谐音。

第九种:与前有的解释不符。

寡老:隐语,指妇女。尤指妓女。《十尾龟》25回。不一会一个∽出来了。(原注:上海流氓黑话,称妇女为∽,详见《新上海》)《清稗类钞.上海方言》,妇女也。为下流社会习用之名词。”||“尤指妓女”是无根据的解释。所引四条资料都明说“寡老”泛指妇女。又如曲彦斌《俚语隐语行话词典》:“寡老:清末乞丐和上海流氓团伙指妇女。”理据的曲折是,“寡”与“瓜”谐音,“瓜”是“果”的变说;“果”又是“锅”的谐音。性隐语指女阴。

豁虎跳:1侧身翻。2又表示极高兴时的动作。王翼之编《吴歌乙集》卷;“和尚看见∽,道士看见哈哈笑。”||1“虎”是“戽”的谐音。2的解释含糊其辞而误,因为极高兴时的动作各种各样。《苏州》:“甩虎跳:翻根头的一种,难度较大,京剧舞台上武打中多这类动作。”“甩”与“豁”同调。《上海》:“豁虎跳:侧着身翻跟斗。”《崇明》《杭州》《简明吴方言词典》都相同。而《简明吴方言词典》:“豁虎跳:双手先着地,侧身向下翻转而恢复原状:抬到城隍庙,和尚看见∽。(《吴歌乙集》)”可见并不是另一义。也可对比《明清》“虎跳:1急剧的跳跃。2侧手翻。”并没有表示极高兴时的动作一义。

第十种,瓜例不能立义。

着各其陈:鼓声。《缀百裘》5集4卷:“就是个个得胜鼓,要是介∽,∽,打得热闹,我将军重重有赏。”11鼓声都是用“咚咚”“镗镗”形容的,不能形容为“着各其陈”。笔者读不到《缀百裘》此原文,仅就例句则以为是“着各其逞”的误写:着令各逞其能(的打鼓)。

贼口五:你。贼,前缀。《缀白裘》9集1卷:(净)介没写:欲刺丞相。我没那呢?(付)贼么,吓,有里哉。”《昆曲大全.金钱缘》1回:“贼旺那卩哼有?吖,我晓得哉。个畜生字怕偷去个。”||难道有仅造一个词的词缀?这个“贼”字似乎难解释。但稍微仔细琢磨,就知道,两处“贼”字应断开。“贼,旺么”即:贼(就是)你么。“贼,卩五那哼有?”:对贼,你在那里找?原来你就是偷的贼。

(原载《汉字文化》2012年第2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误嫁妖孽世子 嫡女 死神降临 重生之娇宠小娘子 天生科技狂 神武都市 大明骑龙 穿越扶摇九天 沈家有女 此情荒唐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