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朱由崧不容易(6)(2 / 2)
第二,先帝的三个儿子,太子和永,定二王都失陷在贼营,或许还能够解救出来。
第三,桂王,惠王,瑞王是我的叔叔,都有资格继位,请先生们择贤迎立。
说完以后,朱由崧又恸哭起来。
见福王朱由崧如此伤心,大臣们解劝了一会儿,都退出去商议对策。
过了一会儿,担任礼,兵两部侍郎的吕大器带领群臣长跪在朱由崧面前恭敬地呈上第一道劝进表文,恳请福王上应天心,下顺民意,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如果殿下不答应,我们就永远不起来。
群臣的虔诚和忠义让福王也颇受感动,他沉吟一下,同意暂领“监国”职务。“监国”不是真正的皇帝,而是代替皇帝暂时处理国政。它有点类似于“摄政王”,但摄政一般是因为皇帝小,不能亲自处理朝政,而“监国”往往是已经没有了皇帝,虚位以待。
大臣们叩头谢恩,才长出了一口气。
很快,吕大器率领群臣又呈上第二道劝进表文,请求朱由崧一步到位,直接称帝。朱由崧摇摇头接过表文,提笔写下十个字:
“仍领监国,余不敢当。”
对于福王朱由崧的表现,有人说是真诚的谦逊,也有人说是矫情的虚伪,而我对他的评价是:得体。
在那种复杂的情境下,难道朱由崧爽快的答应,然后迫不及待的登上帝位才是聪明?几千年来,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转折时刻,皇位的继承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程式:劝进,推辞,劝进,再推辞,直到群臣多次热切的劝进,才勉强地有条件地接受,最后继承大位,皆大欢喜。汉高祖如此,唐太宗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
还是监察御史祁彪佳说得好:愈推让,愈彰显殿下贤德,让天下人都知道,殿下本没有争夺皇位之心。
进入南京几天来的表现,朱由崧思维清晰,言语得体,感情丰富,谦逊有礼,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昏庸愚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