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144章 理想主义者的抉择(1 / 2)
最快更新山河血最新章节!
是他!
在看清转过身来的青年,陶菊隐先是一愣,然后又是一惊,接着眉头又是一皱。
这立于江畔的草地穿着黑呢大衣的青年,可不就是管明棠嘛!
对这个年青人,陶菊隐的感觉可以用“极为复杂”来形容,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因为那首传遍大江南北的《起来》,那首激昂的歌曲据说是他写给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后来听说那部《精武门》的电影也是他拍的,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他却听人唱过,歌不错,当然无法同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起来》相比。
所以,初时只是认为这管明棠是一位“颇具才华的青年”,可后来从北方公司代北洋纱厂改造设备,再到汉阳铁厂,一件件一桩桩,使得陶菊隐认为这个年青人非常不简单,正是因为这些好感交织在一起,才会让他写了一篇对其重办汉阳铁厂极尽赞扬的文章,可前几日,汉阳铁厂第一炉铁出炉时,他所表现的那种极尽奉诚,甚至露骨至无耻之境的马屁,却又让他反感至极,这种反差之大,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甚至于他将此视为一个颇具才气的青年的堕落之始,也正因如此,那种失落甚至超过汉阳铁厂复工的惊喜。
而现在,却在江边又听到这么一首让他心潮澎湃的歌曲,甚至在他唱完的那一瞬间,陶菊隐发现自己的眼中噙满了泪花,或许是出于对这个青年的先前所行的反感,文人脾气上来的他,有些鸡蛋里找骨头的挑起了刺来,
与进不符?
身后的传来的话声让管明棠的眉头微皱,然后转过身去,所看到的是一位穿着灰布棉袍的中年人,这人似乎有些面熟。
“怎么个与时不符?”
因为那江景挑起了自己的心灵最深处的那丝柔软,这会见有人说这首让人永远动情的歌曲的不是,自然的语气有些不善。
“首先……”
陶菊隐的手指着江面说道。
“这是长江,而非大河!”
这人,鸡蛋里找刺不是!
虽说心下暗恼着,管明棠却大声解释道。
“长江的确是中国最大的一条江,居住在这个流域的人口也很多,但和全国相比仍然是少数。譬如我吧,是一个北方土包子,只见过黄河,过去没见过长江,几年前才第一次亲眼看见了它,而现在印象之强烈引发我写出了这首歌词,但这只是一种引发,而不能代替别人的亲身感受。用“一条大河”就不同了,无论你出生在何时何地,家门口几乎都会有一条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条大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因此,我感觉还是用“一条大河”为好。”
目中带着惊讶,虽是有些不喜管明棠的为人,陶菊隐还是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事实,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门前或者村中都有一条或大或小的河流,在点头称是时,却依然不依不饶的又反追着,另外几句词。
“新天地、高山、河流,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期待,未来,这国家总会在我们的手中发生根本的变化,至于英雄的祖国,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担不起这个词的话,那么,就没有任何国家或者民族能够担得起这个词了,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或许遭受磨难,或是陷入黑暗,但我们的文明却是一脉传承至今,英雄的民族必属于这个英雄的国家!”
一番甚至有些牵强附会的解释,还是让陶菊隐对这个年青人产生了新的看法。
或许,词永不符人吧!
在心下叹息之余,陶菊隐看着这个写下《起来》一词的管明棠,有一种低沉甚至有些悲伤的语气问道。
“那在你心中,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吗?”
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吗?
灰袍中年人的问题让管明棠沉默着,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吗?这是第一次,有人问自己这个问题,中国是吗?
在想说不是时,管明棠的脑海中所浮现出来的却是在5年后的那场历时八年的战争中,前赴后继抵抗着侵略者的军人,这个农业国家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了国家的生存、民族的生存,这样的国家,难道不可强大吗?
终于,管明棠抬起头,迎着灰袍中年人视线看去,语气不无凝重的反问道。
“你觉得中国很弱小吗?”
眉头微皱,陶菊隐感觉自己似乎进入这个年青人设下的陷阱,无论如何回答,对方都有诡辩的余地。
见灰袍中年人不愿意回答自己的问题,管明棠却是摇着头说道。
“在很多人的眼中,我们的国家何其的弱小,我们的民族遭受了何其多的磨难,我们……强国,似乎我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强国!压根就不可能是一个强国!”
露出一丝嘲讽,管明棠似乎是在嘲笑着那些指责国家弱小的人,甚至于也包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