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牵一发而动全身(2 / 2)
其实曹操也不是没有直属于他特务机关,名为“校事”的机构最初只不过是为了监察军队中的各种动态,大概是觉得用的很是顺手的缘故,这个机构的职权开始不断扩大。
不过这个时代却有着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大家名义上都是属于汉王朝治下的臣民,名义上属于一个国家却不属于一个地区,一个诸侯。彼此之间最多只能算是地区对立,而不能算是敌国的概念,所以彼此间的交往不论是对哪一个诸侯来说都很难予以完全的制止,甚至就连他们自己也时不时与其他地区的名士通通信,其中固然会参杂一些政治意图,可是这也造成了就算曹操有心。也不可能将每一封信都拆开来查上一查,这绝对是犯众怒的事情。
所以曹操也只能让留守许昌的荀彧小心谨慎,亲信王必密切注意各方异动而已。
索性这个位面因为好几只蝴蝶的缘故,汉帝刘协展现出了远较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同期的决断力和实力,在利益相一致的情况下,皇帝的权威还是有着相当的力量。
可是就算曹操再如何心急,面对袁绍突如其来的行动,多少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曹操可以说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若非之前袁绍的行动让曹操军中的有识之士如荀彧、戏志才、刘晔等人心有警惕。做了一定的准备,或许还真的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反应。
不过就算有所准备,可是经过物资调拨和兵员配备,再加上从许昌一路行至兖州前线,也足足让曹操等了足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也就是说直到夏四月过了大半,他才望到了袁军大旗。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白马津虽然已经失守。但是卡在南下道路上的白马城却依然在握。
“于文则干得漂亮!”
曹操得到白马城依旧在握的消息差点就忍不住振臂一呼。
这样的行为固然很不符合一位君主应有的成熟和冷静,但曹操的确是觉得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振奋人心——当初在许昌的时候。当曹操明白袁绍已经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先手的情况下,他在赶往兖州前线的路上内心之中一直都是极为忐忑,他不知道已经做了大量准备的袁绍到底还会有什么手段在等着他,毕竟以他对袁绍这位好基友的了解,做好了准备并下定了决心的袁绍绝对不会让对手轻易翻盘,那么作为对手的他。或许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只是没有想到当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在气势正盛袁绍军攻击下已经做好城破人亡心理准备的时候,得到了原本驻守在濮阳的于禁所率领的三千士兵的支援。
于禁在曹操军中的地位很是微妙。
他有着很出色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更多却是体现在他练兵的本事上,再加上本人严整甚至近乎于刻板的性格,令他与军中诸将的关系总是显得非常微妙。甚至还因为处罚了不少作乱的士兵与那些军中大佬多次发生冲突。
于是,纵然于禁在领兵作战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能力,但曹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宁愿将他放在诸如执法队或者护粮官之类的职位上,又或者作为别动队单独使用,毕竟能够理解并与于禁之间有着比较好配合的,放眼整个曹操军之中,大概也只有受到李书实熏陶的曹仁。
至于两夏侯,那种短期培训班显然无法改变他们除了军事指挥外的各种习惯。
而这一次于禁所遭受的待遇与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随着刘协驾临许昌,濮阳作为临时都城的历史使命也宣告结束,而且因为其距离袁绍的地盘太近,就算是成为陪都一样的存在也极为令人不放心,但作为区域重镇,哪怕仅仅只是做过一段时间临时都城,濮阳也还是修建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所以,曹操将于禁放在了这里,既可以避免于禁与其他军中宿将发生冲突的可能,同样也是将一副重担压在了这位曹操同样十分欣赏的将领身上,让于禁不会生出不被重视的感觉。
也正因为如此,于禁在得到袁绍军进攻兖州,白马津渡口陷落的消息后,立刻便组织精锐部队前往救援,同时还没有忘记对濮阳的防务做出各种布置,令袁绍军派出的偏师哪怕有城内几家豪强做内应,也没能敲开濮阳城的城门。
而在白马城这座算不得坚固的小城,于禁又展现出极为优秀的守御技巧,在他的指挥下,纵然曹操军同样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可是不但挡住了敌军的进攻,而且还消耗了敌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令淳于琼不得不派人向驻扎在黎阳的袁绍求援。
只可惜曹操的好心情并没能维持太久,因为很快便传来消息,位于濮阳东部,隶属于济阴县的鄄城受到攻击。领兵在此驻守的济阴郡太守,祖父和父亲都做到过大汉三公之位的河内脩武人张承(不是内事不决问张昭那位的儿子)和他的弟弟张昭(这兄弟俩的名字……)一并战殁于此役,鄄城自然也因此而陷落。
虽说鄄城距离许昌的距离更加遥远,但是却可以切断曹操军本部与东边青徐方向上的联系,所以说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失去鄄城,对曹操军的战略也会有所影响。
说起来在这个位面,因为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的缘故,鄄城显然不似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因为与东阿和范县一起成为曹操反击兖州豪强叛乱的基地。并最终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济阴郡内非常重要的一座城池,后来也多次成为诸侯封国(比如鄄城王曹植)。
现在这个时候,济阴郡的治所依然在南部济水河畔的定陶,距离鄄城不远的廪丘也发展的还不错,至少早已经从黄巾之乱后的动荡恢复过来。
但是在袁曹相争的这个特殊时期,鄄城还是具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就算这里的黄河河段比不上白马津和西边的延津两个渡口,河面宽度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附近地段中最宽的部分。可也因此让这里黄河的流速更缓,在黄河流量明显异于常年的情况下。这里同样是可以选择的渡河地点。
当然,通常情况下如果白马津和延津能够取得足够的战果,袁绍倒也不会太过在意这里。
“哎,没有想到之前听说公先手下士兵不足,恐为敌所趁,便划拨了两千余人。却没有想到还是没能保住公先和公明的性命,这是我的过错啊。”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这才让曹操做出了为张承增兵的决定。显然在曹操看来,有了这两千多人,再加上鄄城的人马。就算以张承的能力没办法指挥部队出城作战,至少也应该可以稳守住城池,为曹操援兵到来争取足够多的时间。
没有想到……
“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哔~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哔~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原公无疑!”
大概在这个位面里,再也不会有人对曹操说出这样的一段话了吧。
其实曹操倒也不是不了解袁绍的脾气,只是作为一位指挥官,一位掌控大局的指挥官,他实在是不愿意将这种事情压在那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若是前线的指挥者有着这样的胆量,那么曹操也不是不能付出自己的信任,可若没有,那么他也只能增派兵马。
毕竟,就好像哪怕与大部分将领私交不睦,曹操依旧要想办法给他安排一些很重要但却又不会与那些宿将发生冲突的职位,就是担心寒了手下的心从而酿成什么苦果。
同样的道理,张承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尚且不如曹操与于禁那般亲厚,而对于这样出身世家又有能力的子弟袁绍也绝对是欢迎无比。若是因为曹操告诉对方袁绍的性格是这样巴拉巴拉,所以别看鄄城里只有数百人,可就因为这样袁绍才看不上你,让对方产生怀疑,然后在袁绍的政治攻势下选择投降,那么曹操可就真是要哭晕在厕所里了。
不要忘了现在还是战争初期,像是济阴太守这样两千石太守若是能够主动投降,不,就算是遭遇军事威胁后投降,所能带来的指导意义也是极为重大的。
而这,也恰恰是袁绍所擅长的地方。
所以,曹操必须派出援军,那不是简简单单的援军,而是影响人心向背的筹码!
所以,哪怕因此而损失了千余人,对于曹操来说也是值得的。
如今,袁绍的组合拳已经打出,那么接下来,就看曹操会如何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