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无线电精灵(1 / 2)
最快更新钢铁雄心之铁十字最新章节!
维勒安最开始想到研发计算机的目的很简单,且不论将来这些东西对科研速度提升的帮助,首先他就需要这么一个超级运算机器去对抗英国人的密码战。阿兰图灵现在已经进入了英国的40局,开始掌管破译德国恩格尼码的工作。为了防止英国人警觉执行未来的密码对抗,那么阿兰图灵和40局就绝对不能去动,甚至还要假装被他们的伪装所欺骗。因此要进一步对抗他们的破译,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强化自己的秘钥,同时加强对英国方面的破解反制,拥有强大的计算机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步。
拥有计算机的话只是在虚虚实实的破译战中起到作用,如果要确保最终的神不知鬼不觉,那么,还有一个努力方向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无线电通信的防截获性能。
截获了破译不了固然不会导致泄密,但是如果可以让敌人根本就截获不到某些通信本身,则对于一些秘密行动,尤其是空军机群的偷袭和海军舰队的秘密行动大有裨益。
众所周知,在一战和二战时期的海军作战,舰队在开始执行作战计划后,直到正式与敌人交火之前,往往都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让舰队的长波电台都处在只收不发的状态下。这不仅仅是防止敌人截获和破译无线电通信内容本身,更是因为如果舰队一旦发出远距离通信电波就会被通信范围内的敌军无线电测向站侦测到发射源的坐标,从而暴露舰队本身。
泥轰国人在偷袭珍珠港的时候,让联合舰队从阿留申海兜了一个大圈子,无线电静默了几个月,才展开最终的进攻,这就是一个深刻的例子。
可是以维勒安的见识,他完全可以得知一个更加主动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开发高指向性天线技术。
高指向性天线可以有效加强无线电信号的防截获性和防定位性,这在后世是众所周知的,而且早期的指向性天线其实在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只不过直到二战结束都没有人想到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无线电防侦测领域。
这个时代比较有效的指向性发射天线主要是指920年代末日本东北大学科学家宇田太郎及其导师八木秀次共同研发完成的一种天线,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发明动机只是希望提高在开阔、无地形阻挡情况下的中短波信号的远距离定向传输效率——以那个时代的技术,使用短波偶极天线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往往只能传出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就已经弱不可闻了,想要传播的更远,无非就是依靠增大发射功率,或者使用更高大巍峨的长波天线和频率来发射。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确保在不增大发射功率和天线尺寸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在某个方向上的有效发射距离,八木天线应运而生了,这种天线由一个传统的主振子和数个无源的谐振子构成,使用这种天线的时候,其非指向方向上的辐射都被天线的谐振抵消掉了大部分,以确保主要发射功率都向着某个较小的角度内发散,从而大大强化了这一单一方向上的有效发射距离。
那么,为什么别的国家没有注意到八木天线或者说指向性天线在军事隐蔽上的价值呢?这主要是因为这项技术发明出来的时候,短波无线电的主要用户是电视和收音机用户,这些用户的接受者有可能散布在发射站的各个方向上,所以如果强调八木天线只是牺牲某些个别方向上的强大的话,对于当时的用户来说就不够具有震撼性,而那些需要长距离点对点通信的电报站又已经有了高大威武的长波天线,所以这项发明的长波领域的深挖开发就这样被搁置下来了,英国人曾经在东南亚战场上使用过八木天线的短波通信设备,给日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丛林作战中,使用长波大型电台是很麻烦的,但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八木天线的进一步深挖和开发可以有助于无线电隐蔽。
历史上,直到二战结束以后十几年,到五十年代的时候随着电子对抗的发展,高指向性天线的信号隐蔽效果才被人旧事重提,但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截获技术也已经大幅度的进步了,所以最终不了了之。
打个比方,如果有人使用传统偶极天线的发射机向着正北方向500公里外的基地发报,则如果要确保基地可以接收到电报,则发射点周围500公里内的其他人也必然可以接收到,从而侦测到发射者的存在;而使用八木天线的时候,有可能正北面2000公里外都可以清晰的收到,而东西南方向上也许00公里内的敌人都无法侦测到这段无线电信号。
当然00公里也许仍然不够,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舰队在海上的时候周围数百公里内就一定没有敌人,为了稳妥和无线电的进一步保密,维勒安需要更加精密的定向通信天线。
这项工作就落在了德国当前的无线电领域的研发泰斗卡尔布尔泽曼和埃里克瓦尔特,维勒安给他们分配了任务,布尔泽曼主要负责长波通信用定向发射技术,而瓦尔特则负责短波雷达侦测定向发射技术。
…………
“维勒安长官,我实在无法想象,这个……这个居然是一个天线,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竟然能够把发射波束收束到一个这么狭窄的角度内,和这个玩意儿相比,那个日本人的八木天线简直就是小孩子的玩具。”瓦尔特可怜巴巴地着面前一台发射天线在接上小功率发射源之后,居然被指向的方向上几百米外都可以收到信号和回拨,但是在它旁边几米处放一台信号监测仪器却一点都截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