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胡路笔记(1 / 2)
最快更新全球殖道最新章节!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当本官从朝廷邸报中得知权阉汪直统领船队出海的消息时,还在替朝中诸臣庆幸,这个凶名赫赫的西厂提督终于离开了京城。
可是万万没料到,朝廷船队是沿着当年三保太监下西洋的路线,途中的一处重要停靠港口,正好归于本县所辖,看来本官注定是要撞上这汪太监了。
好在衙中还存有前任知县修撰的县志,据其所载:此港口原名马江港,永乐七年三宝太监第三次下西洋前夕,为求海路平安,特地上奏朝廷更改为“太平港”。
永乐年间朝廷舟师从南京起航后,第一个驻泊点就是处在闽江下游、长乐城西的太平港,船队“累驻于斯,伺风开洋”。
朝廷舟师多次在夏、秋之际进驻太平港,少则两月,多则十月。当冬、春东北季风劲吹时,船队拔锚扬帆,出闽江口五虎门,转舵南下,借风力直下西洋。
本官从县志中还发现了当年朝廷舟师在太平港驻泊期间,在长乐的驻扎点,正在县城的十洋街,三宝太监曾在此处设置过水师辕门。
在本官到任之初,就从当地士绅口中听说过十洋街。一名经历过当年之事的乡老回忆,当时的十洋街上,海外番人往来众多,在大明境内很难在同一处见到如此众多的番人。
这名乡老当年还是幼童,对这些服饰古怪、形貌迥异的番人很是好奇,经常流连于十洋街,据其所述,当年的十洋街中除了大批古怪的番人外,还有各色海外异物,引得众多商贾前来交易,这些番人最喜欢的是大明的瓷器和丝绸。
十洋街在当年是远近闻名,不过好景不长,自从三保太监在天竺去世,朝廷停了西洋之行,十洋街也风光不再,连带着长乐县也萧条了不少,前来交易的番人商贾日渐稀少,最后近乎绝迹。
如今本官在长乐能够发现的,唯一残存的外番交易,就只有县中一些商贾与小流求上东番人的往来。
十洋街也早已荒废,不过既然朝廷重开海路,本官也得罪不起凶名赫赫的西厂提督,看来必须赶在船队抵达之前将街道修缮完毕,特别是当年三宝太监曾设于此的水师辕门。
作为大明立朝以来内监中功业最盛的三宝太监曾经驻扎之处,汪直极有可能会将自己驻地也设置在此。
汪直统领的朝廷舟师是二月初三抵达太平港的,本官听到消息赶往码头迎候,首次见识到传闻中的宝船,其高大巍峨之处远胜乡老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