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一章 少贾爷的指点(2 / 2)
现在如果按照贾鸿渐这么说的做的话,那么他可是大大有功于相声的,对传统相声的传承怎么都有巨大的作用,谁能说他的不是啊?以后要说起来,没有他,很多老先生的技巧都传播不下去了,那谁能说他是外人啊?而且这些年下来,他也早就过了那种需要靠作品来拼名气的阶段了,现在他每年去各地走穴几趟,就那么几段相声来回说就能说一辈子都不让观众听到重复的,这样就能赚到吃不完的钱,这样的情况下,做点儿留下来名气的事儿,那不是很好么?
“少贾爷,您这说的太好了,您等等,我这里找纸笔记下来!”接着这姜坤那就开始到处找纸笔,可是他身上没带,后来那都是找了服务员借来了纸笔在饭桌上记录这贾鸿渐的话。记录完了之后他闪亮着眼睛就问贾鸿渐道,“少贾爷,您再继续说?”“继续说啊,这接下来呢,还是要让相声回归剧场——说白了,咱们现在的相声呢,从某个方面来说不接地气,就是有点脱离群众了。这个事儿呢,总体来说有很多原因,为了让相声好,就得上晚会,但是上了晚会吧有时候指向性太强,就容易脱离群众了……”
贾鸿渐刚说到这儿,那姜坤立刻就惊了,“哎呦,少贾爷您这是够内行的!真的,有时候我去税务部门走穴的时候那就是,人家需要我们去了讲税务的相声,可是相声哪儿有针对税务部门的啊?别的部门也一样,这哪儿能今天是说植树造林的,明年就是对各种部门,而且还都有笑料的啊,次数多了之后,也只能……不过回归剧场,这行么?现在的文化演出市场……不好吧?”
“是不好,但是很多新人,那都是要从基层开始说,这才能积累经验,否则他们是没机会表演,没机会表演就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不可能出头不是?像是基层慰问演出,这才能有几次啊?其实不如走入基层,比如说去社区里面给老头老太太演出,五块十块一张票,跑个五年能把首都跑遍,这谁都能有丰富的演出经验不是?而且这跑的多了,除了本身的曲艺团工资之外,不是演员们也能多点收入么?”贾鸿渐说道。其实人家郭德刚能出来,其实不是也是有10年的草根演艺经历么?没有丰富的基层演艺经历的话,郭德刚也不能有少马爷评论的“三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手艺”啊!
对此,姜坤想了想也点头记录了下来。他知道这种跑基层演出的事儿太累了,而且赚不到什么钱,可是哪怕这样,新人做做那也是有好处的——反正他这种身份的人是不用去跑了,这当然就可以秉公考虑了!哪怕就算有人没有什么创作能力,可是有了丰富的演出经验了,新人怎么也能学到他姜坤的几份本事,也能有丰富的表演能力,能把一个段子说好不是?这样一来总是能比现在好点的!
“接下来呢,我觉得可以把咱们京津两地的相声大家呢,还活着的那些都集合起来,然后大家一起整理一些传统的段子啊什么的,让他们看看有没有什么是可以改进的与时俱进一些的,对吧?这种居中协调的事儿,我觉得你其实就挺合适的,甚至还可以请这些大家们一起开一个讲座,让大家们对末学后进的新人们,讲述讲述一些技巧啥的……”贾鸿渐说道。
姜坤一听到这里,那机动的当时就跳起来了!没错,如今什么马三立、马季之类的那都还活着,不过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没了,特别是马三立这种,那可是寿字辈的!按照相声的辈分来说,那从八德开始,那就是“德寿宝文明”,也就是在相声八德之后,就是寿字辈的,而这寿字辈的那就有马三立,接下来的宝子辈的这才是侯宝林常宝堃之类的,然后下来是文字辈的那就是解放后的第一批曲艺团学员班的——马季、侯耀文、石富宽他们这一辈的,而再下一辈的,那就是姜坤他们这一辈的。
虽然姜坤的辈分小,但是比他辈分大的身体都不好了,这些年基本都没人去上台演出了,他来做这事儿还真是挺够格的,而且能做成这种事儿的话,对相声也好,对他个人名声都好,那可都是大有好处的啊!
“少贾爷,真是太感谢你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姜坤兴奋的一边看着记录下来的东西,一边赶忙谢谢贾鸿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