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 41 章(1 / 2)
他们回到向家时,慧芳婶已经去上班了,向叔刚下班回来,正在招待着几个熟客。
在向家的熟人圈里,这个买卖并不是什么秘密。
明面上的说法当然不是光明正大的做买卖,而是向家在乡下有亲戚,亲戚挂念他们,时常给他们送点野鸡野兔什么的补身体,他们看在同事情谊的份上才“忍痛”分了其他人一些肉。
“回来了?吃了没?”向原野笑呵呵地招呼道。
季曼和姜成磊齐声道:“向叔,我们在家就吃过了的。”
向原野也没有让他们两个孩子出面卖东西的意思,挥手示意他们坐下以后,便继续跟那几个熟人唠嗑,顺带卖肉。
熟人们也不是那种不识相的人,见向家有客,便不像之前那样闲着没事瞎唠了,利落地卖肉付钱走人。
季曼他们带到向家的肉原本就不算多,大半筐肉顶了天也只有三十斤左右,之前慧芳在家的时候买了一些,向原野回来以后也卖了不少,除开向家自家留下的几斤以外,也就不剩什么了。
向原野索性出去将门口插着的艾草上随风飘扬的红绳给解了下来,把大门一关,意思就是,没货了,您下回请早。
向家既然答应做这个有风险的事情,当然就不是每次都傻乎乎地等人上门问,就算买主大都是机械厂的同事,但同一个厂子还分不同工种和日班夜班呢,上下班时间都不一样,等人上门就很被动了,毕竟又不是天天都有货源。
最后还是向家老太太帮着出了个主意。
曲清县有在门外挂艾草的习俗,一般情况下,端午挂的新鲜艾草风干以后一整年都不会摘下来,放在外头辟邪用。向家老太太出的主意就是,在姜成磊和季曼送了东西来的时候,向家就在艾草上栓一根长红绳,将红绳的另一端悬在楼外面,进出路过的人抬头一看,瞧见了飘扬的红绳,就证明向家有肉可卖了。
季曼他们能打猎,肉票对他们来说用处不大,故而,向家往外卖肉的时候,便不怎么收肉票,要么用同价值的其他票券代替,要么就按照黑市的规矩喊高点价、多收点钱。
今儿的野猪肉也是一样。
向原野关好门以后,便将季曼和姜成磊带到了里面的房间,将方才收在兜里的钱和票全都掏了出来,放在床上。
“来,咱们来数钱!”他一脸兴奋地说道。
尽管他不是头一回往外卖肉了,但以前都是卖的几只野鸡野兔,还真没有经手过这么多斤野猪肉,他兜里揣着的钱和票都满了,再加上之前慧芳收的钱,摆在床上看起来格外可观。
季曼和他平时的接触不多,见看起来沉着稳重的他露出这副雀跃孩子气的样子,眼中不禁露出了一抹惊讶。
常到向家来的姜成磊倒是对他这副样子适应良好。
没人规定在业务工作上沉稳能干的机械厂骨干生活中不能偶尔孩子气,不是么?
三人趴在床上将所有的钱和票一一点清,然后一分为二,向家和姜成磊、季曼两人各拿一份。
以前姜成磊往向家送野鸡野兔和偶尔的一些小鱼小虾的时候,都是这么一个分配规矩。
规矩是这门买卖刚开始做的时候就定下来的。
起初向家人是不同意这种分配方式的,他们甚至都不想收钱,用他们的原话说,自己不过是帮着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交易场所罢了,又没有出啥力,哪里还用得着分钱?
但姜成磊坚持要这么分,有时候也会打猎卖的季曼也坚持这种分配方式。
季曼是不愿意占人便宜。这门买卖不管是长久做下去还是只做那么几次,担风险的都是向家人,尽管做的都是熟人生意,但也难保不会被那种见不得人家好的坏蛋举报,万一被举报调查了,向家人才是那个要承担责任的。这年头沾上投机倒把可不是什么好事,人家担着那么大的风险,别说分一半钱了,分三分之二她也没什么意见。
而姜成磊坚持这么做,则更多的是未雨绸缪了。
他们和向家的关系是建立在当初的救子之恩上的,向家人知恩图报,才会把他们当正经亲戚处着,还同意帮忙做这种投机倒把的事儿。
也就是说,这个买卖能不能做下去,全看向家人的心。
而姜成磊最不信的就是人心。他认为,人心易变,但利益一旦挂钩,却是可以暂时永恒的,故而,他直接舍了这一半的利润,换来了一个长久的生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