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萧铣的文臣(1 / 2)
听到王运的话,李靖微微一笑:
“回大王,天下世家各自下注以保家族繁盛,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毕竟他们又不像王氏一般,能够出一位大王这样的人物。”
王运对于李靖前面的这个观点很是认同,世家几头下注很是正常,不几头下注才不正常。
这隋末乱世之中,就算是当初支持大唐的关陇世家,他们也会支持其他的诸侯。
只不过大唐速度太快了,现如今才武德四年初,若是把称帝前算上一年,也只不过四年时间而已。
汉高祖刘邦用了七年时间统一天下,这个记录现如今看来肯定是要打破的。
萧铣只要灭掉,那就完成了一统,就算把刘黑闼算上,也绝对不会超过七年。
速度太快,世家几头下注的作风还没有传扬开来,然后直接被唐给结束了。
太原王氏在王运出世之前其实也是几头下注,只不过在王运出世之后才全力支持大唐。
而这也并不是没有缘由的,李王二家本来关系就不错,大唐一统之势很是明显,而且得关中者得天下嘛。
再加上李渊对于王运极其重视和信任,王运那不似凡人的功勋,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王运也发展了李靖话语之中的意思:
“世家没有说头,你觉得什么比较有说头?”
李靖微微一笑:“人才。”
“有何人才?”
李靖捋着胡子仔细的思索了一番,然后说了起来:
“萧铣麾下,武将方面猛将悍将也算是众多,只不过被打压,但是并没有什么可以入的了大王之眼的良将。
不过这些人才还都是可堪一用的,镇守南方,开疆扩土是不错的利刃。
萧铣手底下的文士倒是有几位大才,应当是能够入的了大王的眼的。”
王运开了一些兴趣,确实有几个,而他也知道是谁,他想看看李靖能够看出来几人。
“说来听听。”
“回大王,这第一个嘛,就是萧铣的中书侍郎岑文本了。
此人乃是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前隋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
此人聪慧异常,才思敏捷,博通经史,而且还是一位孝顺之人。
父亲遭人诬陷,十四岁时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其父冤狱得以昭雪,因此而得名。”
王运笑呵呵的点点头,这确实是一位大才。
平定萧铣之后力劝安民,授职荆州别驾,李世民上位之后先是授秘书郎。
后来升职中书舍人,掌管机要和诰命,又后来迁中书侍郎。
最后一直做到了中书令,参知政事,是真正的宰相之身,宰相之才。
贞观十九年的时候从征辽东,鞠躬尽瘁,卒于途中,享年五十一岁。
后来获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于昭陵。
这个谥号,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
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
这毫无疑问是个美谥,但这个谥号还有另一个意思,虽多能,不至于大道。
简而言之就是方方面面都是全能,但是任何一方面做不到最好,有比他强的人。
所以他的职位一直在中书省打转,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就连逝世后也是侍中,李世民很会用人的。
“还有呢?”
“回大王,这第二个就是丘和,此人不算是一个非常大的大才,但是资历很老,在我大唐的势力很大。
今岁已然快七十了,丘和有十五个儿子,大多在我大唐担任高官。
而且他现如今是交趾太守,等平灭萧铣之后,对于我大唐和大王的大业有极大的助力。”
王运点点头,这个人前面说过一些了。
历史上平定了萧铣之后,丘和前往长安,授上柱国、交州总管,迁特进、封谭国公,后又迁左武候大将军、稷州刺史。
贞观十一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追赠荆州总管,谥号为襄,陪葬于献陵,也就是李渊的陵寝。
他能刚入大唐就占据高位,并不只是因为他的儿子们占据高官,这里面是有一些缘由的。
隋朝末年的时候,交趾,也就是海南地区的百姓苦于官吏和蛮族侵夺,多次发生叛乱。
杨广认为丘和这个人不错,治政淳良宽厚,再加上当时的黄门侍郎裴矩的推荐,便派遣丘和出任交趾太守。
丘和到任之后,抚慰吏民豪杰,深得当地民心,当也因为丘和而得以安定。
但是随后隋炀帝就完犊子了,但是丘和地处偏远,并不知道这件事情。
当时的钦州刺史、鸿胪卿宁长真以郁林、始安地区依附萧铣。
汉阳太守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地区依附林士弘。
两个人全都拉拢丘和,但是丘和一个也不理睬,不为所动。
而丘和的名声很不错,最重要的是他很能打,所以林邑以西诸国,多次赠送给丘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丘和很富。
因此萧铣盯上了他,派遣宁长真去攻打他,丘和本来是不想打的。
他想要出城迎接,看看能不能谈,谈不了那就投了吧,但是他的司法书佐建议道,孤军深入,不堪一击,揍他!
丘和听从了他的意见,任命他为军司马,随后一战而胜,而这位军司马就是王运和李世民的便宜舅舅高士廉。
后来有败亡的骁果军将士从江都,也就是扬州逃亡来到交趾,丘和这才知道杨广被弑,隋朝灭亡的消息。
丘和当机立断,借助这自己的人脉和高士廉的关系联系到了大唐,直接奉表归降称臣。
但是岭南道路截断,这个来往不便,中间夹着诸侯,不太方便啊,所以大唐决定让他暂时依附萧铣。
而他的众多儿子却加入了大唐,为大唐出力。
这也是李靖说他资历老的原因,也是一入朝就封高位的原因,那可是大唐一开家就投过来的。
岭南之地其实对于大唐来说天高皇帝远,实质性的收益并没有多少,但是这个名声很好。
岭南化外之地,丘和隋朝老臣都入了大唐,这不正就是天命所归的征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