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遇到一个二百五爹(十一)(1 / 2)
“这个周家的老族长,做事实在是没分寸呐。”
回家的路上,王大户还在跟贴身小厮小方吐槽着周万程周大族长。
王大户,顾名思义,就是王家集的大户人家嘛,家里还是很有钱的,王家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都是他们家的。
王大户大名王元宝,人家可是个好大户,不欺男霸女,不横行乡里,就是平时就喜欢看一些话本,偶尔去镇上听听评书之类的,而且每次都打赏,说起来也算是一个优秀的文艺………中年了。
这次,他是正在街上瞎晃悠,听到村民说村口来了个卖艺的,就赶紧赶过来了。
认真说起来,这段评书情节是差了点儿,就是一个挺普通的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的故事,小白菜儿周安虽然亲娘有陪嫁田留给他,但却因为后娘使心计,过的还比不上后娘带来的继子。不过说书的讲的还是很有感情的,声音抑扬顿挫,让人听了,都忍不住为小周安不平。
总体还说,还算不错。
----------他们来的有点晚,只赶上了最后一场,还没有听见人家起始第一句就交待了说这是他们邻村李家佐的真人真事儿。
只是,因为没预料到今天会遇到这一出,他又只是在村里闲逛,也就没带荷包,只得借了贴身小厮小方的钱打赏了十文,说起来有点少了,不怎么符合他王大户的身份呐。
他平时打赏一般都是二十文的。
想到这里,王大户心里稍感遗憾。
不过,这种事情也要讲个随缘了,谁让他们赶上自己没带荷包的时候出来了呢。反正有总比没有强。
都过去了,不想了,不想了。
。
“可不是咋地!真不是东西。”小方点点头,肃着脸附和道。
小方心里也有点小郁闷,哪里想到今天村口会来说评书的哟。真是少见。
好不容易来个说评书的,好巧不巧的他荷包里也没怎么带钱,只有十文。本来这也没什么,只是,偏偏他家老爷也没带荷包,又赶上人家说评书的说的还不错,这就有点尴尬了。
他家老爷平时打赏都是二十文的。
好在,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严格说起来,也算不上他的错,他家老爷倒不至于为这发脾气。
不过,老爷心里有遗憾是肯定的,他肯定要更加有眼色一点才是,免得触了他家老爷的霉头。
他家老爷说周家族长没分寸,他立刻第一时间跟上,狠狠得骂了这个糟老头两句。
当然,单纯从他内心来说,也觉得周家族长是个拎不清的,该骂。
“不对,不对………”王大户突然紧了一下眉头,停住了脚步道。
嗯?小方一听,懵了。
这个周家族长…………确实是有些不是东西啊,要是他帮亲不帮理,即使错了,旁人还能理解一二,可他既不帮理,也不帮亲,帮的是一个没血缘关系的外人。
只是,他家老爷怎么又说不对了?
何着……他拍马屁拍马腿上了?
王大户眉头紧皱,思索着,他怎么感觉…………这个故事里埋着草蛇灰线啊。
万事皆有因,想想也觉得不对劲儿啊,一个堂堂族长,为什么不为和自己有同样血脉的族人主持公道,而是偏心于一个族人的继子呢?并且还顶着压力让他进了族谱?
老族长力挺旁人为哪般呢?
那还用说,一定是……………………这周氏的族长和马氏有一腿呗!
想到这里,王大户的眼睛亮了起来。
这下就说得通了,为什么周家的这个族长非要昧着良心这么做了。
至于为什么王大户把马氏可能贿赂过周万程这个可能忽略掉了呢?
王大户是这么推断的,根据评书里说,在周安三岁那年,周安他爷爷没了,当时周安他爹,也就是这个后来娶了马氏的周大生,还找大舅家借过钱的。
这个情节是魏家的老族长特地强调过,一定一定不能漏掉的。一来这也是事实,没什么不能说的。二来,也是给大家看看他们老魏家对亲家的有情有义。
当然,最主要的目的么,还是为了埋汰周万程:周大生家一共能有多少银子啊,又能给你多少?为了几两银子就把良心都卖了,丢不丢人!
虽然这个数目没提,但说明,周大生家在周安三岁那年,积蓄已经清零,还有了一定的外债。再后来,周安他娘去世,丧葬也需要花钱,这又是一笔钱。借没借债就不知道了。
再看周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靠周大生在镇上做工,一月一两多银子,二么,就是家里的十亩地的出息了。
而这两项的收入基本上也是有数的。
马氏进门前,周大生的积蓄多半不会超过三十两。而马氏进门,娶媳妇又是一笔花费,当然,一般农村续娶,聘礼有的给的多,有的给的少,可看马氏现在的派头,当时的聘礼再加上办喜事张罗酒席,总共花费应该不会低于二十两银子吧?
这样下来,周大生的积蓄最多就剩十两了。
马氏进门后,又没下过地,家里还多了两张嘴,这挑费就更大了。再加上马氏带来的儿子(杨则文的名字他没记住)上学,这束脩,笔墨纸砚的又是一项花费。他估摸着,周家一年能存下五两银子就不错了,两年就是十两。
也就是说,周家总共的积蓄,差不多估计也就二十两左右。就算这些银钱全捏在马氏手里,又能给周家族长多少?总不能几两银子就收买一个族长吧?族长没这么不值钱。
因此,这一个可能,就被他华丽丽的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