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暗波汹涌(2 / 2)
但他心中已然对李儒生出一分警觉。
说来也怪,李儒在毫不客气地公布完荀彧的身份后,竟然没有继续发难,而是任其自由发展,将舞台让给董卓与荀彧,自己抽身旁观,将存在感降到最低。
哪怕后来董卓骑虎难下,李儒也没有再说一个字,更没有帮董卓解围的意思,完全活成了一个透明人。
可按照李儒的座次,他显然是被董卓划入“信重”的那一方……
荀启不确定李儒在董卓帐下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正思索间,冷不防的,他听见董卓叫了个舞姬去给李儒倒酒。李儒借机起身,向董卓敬酒,在走近董卓的时候,他突然压低声音,说了一句似与宴会无关的话。
“太师前几日欲将荀攸处斩,城卫兵更是得了命令,严查城防,不许任何可疑人物进出……这荀彧到底是何时进的城?城卫兵验检了荀彧的身份文书,竟然没有上报?需知,荀攸以谋逆罪问斩,祸及三族,荀彧身为荀攸从叔,正是三族近亲,为何城卫兵不将荀彧进城一事上报?”
听了李儒的话,荀启极快地垂下眸,遮去眼中的锋芒。
他知道李儒想要说什么,并不想李儒说出口。但这个时候若是轻举妄动,只会凭白引起猜忌,倒不如静观其变,看李儒到底想要做什么。
董卓或许是因为喝了酒的缘故,或许是根本没有多想——他不像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荀启,也不像若有所思的吕布,在李儒说完这句话后,他慢了半拍,似乎不能理解李儒在说什么。
片刻后,他放下酒杯,转头看向李儒:“这是何意?”
李儒将酒杯递给董卓,皮笑肉不笑地回答:“太师亲自选出的城卫兵,怎会那么糊涂?怕不是……有人用了伪造的身份文书,混进城来,企图劫狱吧?”
最后一句话没有再压制音量。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舞结束,乐音骤停,李儒的声音便正好传遍全场,钻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大部分人事不关己,对此没有特殊反应。
但宴席中有五人目光微凝,不动声色地往董卓的方向瞥了一眼。
站在董卓身旁的荀启十分冷静。
哪怕李儒在说完这话后一直盯着他的脸,他也依旧镇定,把李儒的目光当成了蚊子的凝视,虽然不喜欢,但也完全不会放在心上。
董卓听了李儒这话,先是恍然大悟,随即勃然大怒,只因为方才答应了重审荀攸一案,不好在此时发作,只得勉强压下怒气,恨恨地咬牙:
“文优,此事便交托给你。凡是在这十日内投诉客舍的外来者,都得重新验检身份文书,与名籍核对。抓到可疑者,立即捉拿——每捉到一人,赏你十金。”
“多谢太师。”李儒接过董卓从腰间取下的玉瑗,转身朝向荀启的所在,“太师,可否让这位小将随我同往?”
吕布本就因为被董卓掷戟一事,对瞎出主意的李儒心生芥蒂,如今见李儒越俎代庖地向董卓提要求,企图挖走自己的人,他忍不住愠怒道:“李文优,席小将是我的亲卫,你未询问过我的意思便擅自放言,未免太不将本将放在眼里。”
李儒素来不喜直言直语,不会讨巧的吕布,闻言故作讶然,掩去唇角的冷意:
“将军这是何意?你之亲卫,不也是太师的侍兵?你要我询问你的意思,莫非……得不到你的同意,太师就无权调任你手下的人马?”
这一招偷天换日着实厉害,直戳董卓的心窝。
自袁绍举义旗后,董卓对吕布所属的并州兵将便没有原来那么信任,生怕他们会和袁绍一样举兵对付自己。更被说吕布还有背叛丁原这么个黑历史在,董卓就算明面上再信任他,背地里也时时警惕着,甚至在战败的第一时间就把他召回,生怕他在战场上投敌。
如今李儒三拳两脚,就把董卓对吕布的那点芥蒂戳得更大,也让吕布气得血气翻涌,侧目怒视。
董卓本就因为李儒的话对吕布生出不满,见吕布还如此作态,愈加觉得吕布近日不将自己放在眼里,多次有违逆之心。
他正要发怒,却听见旁边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似有些困惑地问道。
“太师,我军在东线迎击袁贼等人,若遇粮草调配之事,该如何请示?”
出言询问的,正是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