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 4 章(1 / 2)
京城西郊有一片连绵小山,山不高,却覆满绿色植被,看来温和、静穆、恬淡,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翠屏山,山下难得一大片青青竹林,林边一湾清澈溪流回旋萦绕,营造出美不胜收又清幽怡人的景致,颇有几分“书圣”王羲之当年“曲水流觥”创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地方——兰渚山的风范。
三十年前,京城一个有名的大商贾偶然间动了隐居山林之心,花大价钱买下翠屏山周围大片地方,建筑几幢茅屋竹舍,以此作为闲暇之余修心养性的居所。不曾想,过了二十年,大商贾去见陶朱公后,子孙们没有习好守业之道,惨淡经营十年,把各项营生渐渐歇了业,金山银山渐渐铲了尽,豪宅地产渐渐易了主,家业凋零如秋风扫落叶,眨眼之间昔日辉煌的豪门商家如今只剩下西郊这一片别业。
对于仅剩的“西郊别业”,商贾子孙们一时找不出买主出卖,无奈之中听从某位高人的提点,把“西郊别业”改造成一处集茶馆、酒肆、客栈于一身的消遣去处,设施齐备加上风光优美、幽雅,倒也吸引来不少厌倦都市喧嚣想过几天清静日子的王谢子弟、素爱寻幽访胜的文人骚客、喜欢凑热闹的行商富贾,以及纯粹无事可做四处走走看看增广阅历的闲人等等,“西郊别业”的生意渐渐有声有色起来,声名也就渐渐传扬开去,来的人不仅有异乡客,京城人闲着没事也会到这儿逛逛。
这不,沐夏和临秋的足迹就踏到这儿来了。
“哎!我们来晚了,都是姐姐不好,叫你早些出门不肯,现在人都散了,热闹都没了。”
临秋站在“西郊别业”山脚竹林边,目光失望地睃巡午后已无人迹的清溪两岸,只觉得一片凄凉冷清,不禁埋怨起姐姐,懊恼得直跺脚。
“你如愿以偿出门闲游,并且游到西郊外来,山清水秀在眼前,你还不满意?”沐夏自顾在溪边草地上铺一方锦帕,席地坐下。
想不到西郊竟有这样一处怡人所在!长年深居闺阁内院,她的见识太简陋了。原本只是以为临秋想到市井间玩耍,不曾想会给她这样一个意外惊喜,不过,那小丫头看起来却很失望的样子。
“我又不是来看风景的——”临秋嘟嘟囔囔。
沐夏没有回应,由着妹妹抱怨去。
“姐姐,你曾经跟我讲过王羲之和诗友们曲水流觥、喝酒赋诗的故事,还神往不已,本来,我们今天是可以瞧上这种热闹的……”临秋嘀嘀咕咕。
“哦?王羲之重生了?原来妹妹是特地看王羲之来的。”沐夏笑看妹妹一眼,知道这小妮子心里的怨还没散尽,小小地开着玩笑。
“作古的人谁要看,我……”临秋说到后来声音小了下去,神态有些忸怩起来。
小丫头今天执意出门是别有意图的哟。
沐夏没有追问,悠然抱着双膝,静静地看着蓝天、白云、翠竹,听着清风、流水,感受山林野趣。
姐姐不来问,临秋有点闷了,自己找话说,“姐姐,你有没有听说过季允这个人?”
“没有。”沐夏漫声应,“那是什么人?”
“听说是个少年才子,很多人都认定今年的新科状元非他莫属,而且……人家还说他长得仪表非凡、风采翩然、丰神如玉,俊俏得很,可谓才貌双全出色至极。”
“临秋,你今天一定要出门,莫非就是来看这个人的?”沐夏有些了然了,她的临秋妹妹,凡心动罗。
“姐姐——”心思被看破,小女孩害起羞来,红了脸转过身去。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少年钟情,少女怀春,古来人之常情,害什么羞呢?”沐夏好笑地扯过妹妹,同时也有些好奇,“你从哪知道的这个人,这些事?”
临秋待在她身边的时间比在家还多,这小丫头何时到了留意男子消息行踪的地步?她竟然没有察觉。
“什么怀春?姐姐就爱取笑我!我只是听户部王尚书的二小姐说这个人很有名气,还听说他和朋友们今天上午要在这里吟诗作对,这种风雅之事姐姐不是也有兴趣吗?所以我才……”
所以,她家临秋妹妹才非要拉她出门,追上这儿来。小妹妹还真有股子勇气和……痴傻!
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沐夏心思回转,不再说话,临秋还有些不好意思,也没说什么。
安静之间,对面竹林那边隐约传来一些人声,然后,幽幽的箫声破空传来,弥漫散开在四周。
临秋不通音律,听不出那箫声吹的是什么曲调,想问问姐姐,悄悄瞧过去一眼,见她安静地听着,眉宇间神色淡然,看不出动容与否。
是不是吹箫的人吹的不够好呢?
临秋想问,终于没问出口,于是也静静地听箫。
尽管她不通音律,不过,觉得那箫声其实挺好听的。听着这样的箫声,她记起了跟姐姐念过的几句诗: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不知道,吹箫的人是谁?
临秋入神地听着,听着,那箫声渐渐细微了,终至无声无息……良久不再响起,看来是绝了。
临秋失望地叹口气,转头看看姐姐,她仍然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或者,也有可能什么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