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20章(1 / 2)
因为支教老师就五个人,老书记动员了一下群众,空出来了两间屋子。一间给男生,一间给女生,当作暂时的宿舍。
大家也不再挑剔什么。
主要是挑剔也挑剔不出来什么别的结果。
这县城能住人的房子,来来去去的就那几个。
食物问题,老书记说他来解决,但李国强其实不好意思。
一番僵持之下,变成了两边共同承担。
其实殊桥对于这件事没有什么要求,老实说,她觉得他们这支教小队也算是支教老师的顶配了。
三个有钱的,还能解决不了他们自己吃饭的问题?
何秋露就这样提议过,但被李国强拒绝了。
李国强坚持在这件事上要一视同仁,不能让他们自我承担费用。
他和老书记都会想办法。
既然李国强如此坚定,余下几人也不再多说什么。
这天,老书记带着李国强他们一行人去县里的学校看看。
从住的地方出发,走了好一会儿,他们才走到县里的学校,与其说是学校不就是一个平房。
殊桥走得气喘吁吁,心想要是每天都得来回走这么远的路,那还不如去城里搞个自行车。
看见学校,殊桥有些愣。
这学校跟她记忆中的学校实在是差太远了,她记得她读的那个小学操场贼大,除了800米的跑道之外,还有篮球场,排球场,甚至还有高尔夫球场的练习场。
学校还有个马场,给他们上马术课用的。
教学楼就更别说了,除了主教楼之外,还有艺术教学楼了,培训教学楼。
而现在他们面前的只剩下一滩平房,可就算如此,这个平房竟然也是县里最好的房子了。
老书记略带自豪地对着他们五个人说:“同志们,这就是我们县里的学校,也是以后你们将要工作的地方。”
将学校建成县里最好的建筑,是老书记一手促成的。
李国强赞许点了点头。
何秋露又问,“老书记,现在这个学校有多少个学生你知道吗?”
提到这个问题,老书记的面色难堪了起来。
他有些别扭地说:“人多的时候还是能有七八个的。”
“七八个?”符明诚不敢相信地重复。
殊桥也在心里琢磨,要真只有七八个,那他们五个人,岂不是干脆1v1补习算了。
符明诚觉得这件事太不对劲了,“书记,难道你们县里就只有这么多小孩儿吗?”
这个问题抽到了老书记的痛点。
“符明诚同志,是这样的。我们县里当然不止这么多个小孩,但可能是因为之前只有我在教书吧,所以大家都不太愿意把小孩送过来,可能是觉得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老书记委婉地说,“当然了,原因有很多,我相信你们来了,事情应该都会有所改善的。”
听着他的话,殊桥心里清楚,事情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光是她昨天在县里闲逛的时候,看到的小孩可不止七八个。
但是他们大多都已经开始打工,甚至有的小女孩都已经嫁了人。
或许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殊桥心里刚刚蹦出这个想法,她的系统就颁布了一个新的任务。
[任务:学校招新。
请宿主和同伴一起在三天内为学校召集五十个学生。]
五十个学生?
殊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去哪儿找五十个学生,难道把那些不想来上学的人都请过来吗?
她又不是荀子,天天写《劝学》。
那写了也没用啊!再说了,七八个小孩不也挺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