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292章 入学风波(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重生1991 !
陈锋的这个简单回答显然不让这位朝廷台记者满意。她很有特权的再次拿起麦克风强调道:“请能不能再具体讲一讲我们国家的这种高考状元现象。”
这位朝廷台女记者的再次提问一脸的严肃,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看样子便不是long的fans。
陈锋本来是不想就中国的高考状元现象更确切的说是高考制度发表评论的,这在新闻发布会之前,校党委张书记就早有先见之明的提出来,让他碰到这种问题,回答时候尽量委婉一些,别太出格,但见这名央视记者还要追问,陈锋就有些管不住自己的嘴了,便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高考状元便不等于是职场状元,我觉得在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考状元得到了太多的鲜花和掌声,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美国,名校对所谓的“高考状元”并不特别重视。如果说美国全国性的sat考试类似中国高考的话,sat能考满分就应当可以叫做“状元”了。根据有关数据,美国61%sa--t满分的学生被哈佛大学拒绝。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的名校。为何如此?因为美国名校根本不把考试拿满分的学生真正当回事,如果只会读书,而无创造性,这样的学生不会被看好。说穿了,人家要的是人才。而不是‘高分宝贝’。一次考试,有状元就有落榜者。考得好对未来是否成才不能是决定因素,对待的状元态度,可以检验出社会的成熟度。高考状元不是人生状元,更不是事业状元。目前,状元只是学校和商家的道具而已。正所谓‘高考状元花落谁家,众人关心媒体炒他,学校受益家长荣耀,愚人误人贻害无穷’,30多年的高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状元。但刹那耀眼之后,人们发现,当年的高考状元们似乎永久地淡出了视线。他们在哪里?他们是否如人们期盼的那样,成为社会的精英?又或者褪去光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希望不炒作状元,不炒作高分考生。考试成绩出来了、分数线公布了,大家要尽量给每一位考生以安宁,让他们在或高兴、或失落中,读一本久违的小说,或尽情投入自然的怀抱。以上就是我的观点。”
陈锋说出这番详细回答,底下国内的媒体不由大喜,第一时间对陈锋的这番话进行速记,光冲着陈锋抨击中国高考制度这一点,就不虚此行了,这在国内也算是大新闻了。但国外的记者却不知道long的这儿回答有什么新闻点,倒是兴趣聊聊,没有动笔记录。
其实。陈锋的这番话还算是比较客气的了,心底里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出来,他之所以对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不满,当然是因为在前世的时候深受高考之害,他第一次高考的成绩便不是很理想,因为当时,家里老爸得了糖尿病,老妈又长期劳累,身体不大好,而家里的经济状况更是一团糟,就靠一个小卖部苦苦支撑,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尽管当时就的是横洋县重点中学县一中,但最后高考的时候还是发挥失常,只得了上了专科线,后来家里好不容易借了一笔钱让他复读,才勉强上了本科线,考了上海的一所二流大学。而且毕业了好几个月都没找到工作,想想那段日子就不是人过的。而这一切究其根底排除自身的缘故外,当然就是因为现行的高考制度。…,
其实,作为高考过来人。陈锋当初对那些拿高分的考试冠军还是很佩服的。但佩服之余,心里也有些许疑惑,教育改革折腾了这么多年,怎么一点进展都没有。应试教育体制下,以提高考试分数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风行几十年,仍然屹立不倒。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本质上都是考试竞赛,分数高者为王,各学校老师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考更高的分数。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年来,中国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以考试分数为核心的利益体系,这恰恰是改革不前的根本原因所在。众所周知,在学校里,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是直接与老师的收入与领导的政绩挂钩的。有的地区干脆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下达升学率不得低于多少,考上重点大学学生数量不少于多少等各种指标。若一个学校或一个地方能出一个省级高考状元,那么学校会借机大力宣传,宣传的效果越好,学校的影响力越大则好生源会慕名而来,相关老师也会得到晋升的机会。陈锋前世的高中母校有位高三班主任,因为带出了一个清华生,是市级状元,没多久就被升为副校长。
这也不难理解,一些省份如山东、甘肃、海南等都相继出台规定,禁止宣传高考状元,甚至禁止公布前一百名学生的名单。然而,一些媒体,学校还是神通广大,在第一时间弄到了内部信息。比如,《兰州日报》还报道甘肃不会公布高考状元名单。结果23日就被曝光在各大门户网站。媒体不遗余力的挖掘高考状元,将其作为新闻噱头,所有考生及家长都会关注,自然轻而易举的抓住了受众的眼球。
考试分数压倒一切俨然已是中国教育的硬伤,也引发出众多社会弊端。令人忧心的是,甚嚣尘上的高考状元炒作风仍然在强力宣示着“高分为王”的教育观。诚然,高考分数不仅关系考生个人命运,也牵扯各方利益。因而,中国的应试教育非但没有改革突破的迹象,反而被高考状元炒作风强化。以至于,歪曲的教育价值没有被修正,反而愈加歪斜了。一直处在困境中的教育改革只能流于形式,难以撼动应试教育这颗坚硬如钢的磐石。某种意义上,高考状元热炒风凸显中国教育改革困局,至少在陈锋重生之前,没有看出所谓的教育改革有什么进展,反倒越到后来那些院校越加的市场化公司化了,一切向钱看,而对教育这个国家公益项目却是没有太多的重视和提高。
陈锋的这番对中国教育制度有抨击性的回答,自然让在座的东海大学校领导有些尴尬。不过,他们当中有部分人你对陈锋的这番回答,倒也持相同看法的,不过仅次而已。体制内的人更难突破或撼动这个体制。而主持人也马上挑了一位外国记者继续提问,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为领导解围。
挑选的这位外国记者也是个女的,相貌虽然普通,但身材相当火辣,比刚才那个一脸棺材相的朝廷台女记者倒是惹眼了许多,而且她此时的神情看得出来显得有些激动,用蹩脚的中文向陈锋提问道:“long,我是你的忠实歌迷,我想请问你……你的下一张专辑将在什么时候发行。”很显然她直接将台上就坐的一干东海大学校领导全部无视了。
她的这个提问显然跟这次的新闻发布会没有什么相干,不过。陈锋还是很快就给了他想要的答案:“若无意外,年底之前,我将会发行我的第三张专辑。当然,我说的这个年,是指我们中国年。”…,
“啊,那你的意思,是很有可能不能在圣诞节之前发布了?”这名外国女记者有些失望的说道。
“我想是的。”现在都九月份了,离着圣诞节还有三个多月,但陈锋可没想好,到时再次之前就发行,而是打算在寒假的时候,抽空去香港旅游的时候将第三张专辑录制出来。
这名外国女记者这才满脸失望的坐下。
接下来,主持人挑了一位看样子是内地媒体的斯文记者,是个看起来才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不过,还真是有些人不可貌相,他一开口就用粤式普通话提问道:“long,众所周知,你已经加入了香港籍,做为香港人,那么你对这次我们香港市民在七一爆发的50万人大游行怎么看?你对基本法的第二十三条怎么看……”
陈锋刚想说自己不清楚这事,不好回答,那名主持人就吓得急忙抢先说道:“请下一位记者提问。”他这么说很显然就是不想让陈锋回答这名明显是香港记者的提问了。确实,这个问题在这段时间实在太敏感了一些,国内的媒体都没有报到此事。若是陈锋一个回答不好,被这些记者捅出去,陈锋固然有事,他们做为这次新闻发布会的组织者当然也逃不了干系,而这时候极力促成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张华书记心底里也有些后悔了,这新闻发布会还真不是好开的,尤其是陈锋这尊大佛看样子有些口没遮拦,刚刚还抨击中国的高考制度,刚才要不是主持人及时阻止,天知道他又会说些什么,搞不好这是要犯政治错误的。张华书记顿时有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用眼神暗暗示意做为主持人的校务主任早点结束这次的新闻发布会。
这次被有幸点到的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他的提问跟朝廷台的那位女记者一样都是中规中矩:“陈锋。众所周知,你是一位娱乐明星,而且你这次的高考成绩很好,据说全国几乎所有的重点大学都向你寄出了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另外美国的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也有意录取你,而且前段时间也有报道,你将入读香港大学,那么最后你为何选择入读东海大学呢?是不是,你觉得东海大学跟上述大学相比,更加的适合你,或者说,你认为东海大学的人文环境和教学环境比之上述大学都要好?”
这个问题,可就有些针对东海大学了,台上就坐的一干东海大学神情都有些不自在起来,上述被这位记者点名的大学,哪所大学不比他们东海大学要好?这点他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过,虽然大家对此心知肚明,但若是由陈锋嘴里说出来,可就有些不一样了。主持人倒是可以再次大喊“下一位”阻止,但《中国青年报》可不是一般的小报,你得罪香港媒体没什么事,得罪《中国青年报》可就喝一壶的了,所以,主持人不敢出声阻止,其余的校领导自然也没有哪个愿意得罪《中青报》的,只能眼巴巴的斜看着陈锋回答。
在众目期待中,陈锋终于出言回答道:“在此,我首先要向香港大学表示歉意,之前外界的报道没有错,我本是有意入读香港大学的,但因为个人原因选择了东海大学。”
《中青报》的记者便没有坐下,依旧站在那里拿着麦克风,一听陈锋这个回答,当然不满意,继续追问道:“能说说你的这个个人原因吗?”。…,
陈锋没好气的是反问道:“你想让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这名《中青报》记者明显一愣,接着便说道:“当然是真话。”
“那好,我的真话就是因为我本身是秀州人,众所周知秀州隶属于东海省,而东海省最好的大学就是东海大学,也是离我家最近的最好大学了,所以我选择了东海大学就读。”
“你的意思是,因为东海大学离你家近,所以,你选择它?”中青报记者有些膛目结舌的问道。
陈锋一本正经的点头回答:“是的!”
陈锋的这个回答,让众人都是有些目瞪口呆,接着底下不知哪位记者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大家都有些忍俊不禁。中青报的这名记者显然认为陈锋在敷衍他,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他也知道陈锋比不得一般的娱乐明星,他要是不配合,当然问不出答案来,只能悻悻作罢。
而台上的东海大学校领导对陈锋的这个回答,显然也认为陈锋在敷衍这名记者,都是有些哭笑不得,不过,让他们欣慰的是,陈锋没有说出有辱东海大学或贬低东海大学的话。
主持人等到陈锋回答完这个提问,也是大大松了一口气,连忙宣布道:“最后,三个提问,本次的新闻发布会将正式结束,请大家不要提问一些与本次新闻发布会主题毫不相干的问题,谢谢大家配合。”
接着主持人又点了一位外国记者,果然这名记者也完全无视校领导,更加无视刚才主持人的提醒,直接用英语向陈锋提问道:“long,你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我们美国了,请问你今年有没有去美国的行程安排?还有,你未来有没有在美国举行演唱会的打算?”
陈锋也用英语流利的回答道:“很抱歉,我想要让美国的歌迷失望了,今年之内若无意外,我便没有去美国的行程安排,而近两年内我也没有开演唱会的打算。”
这个回答自然让这名美国记者很失望。
接着主持人又点名了国内某大报的记者,他的提问对象却不是陈锋,而是徐卫校长,问的是东海大学会不会对像陈锋这样的公众人物进行特殊优待,徐校长当然严词否认了这种观点,表示陈锋若是各科成绩达不到要求,该重考的就要重考,跟其他在校学生同等对待。
最后一名记者也是内地的记者,他的提问倒是冲着陈锋来的,而且问的还比较有内涵。
“请问陈锋,做为一名公众人物,你是如何看待国内的慈善事业的?众所周知,你的long基金在我们国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那么你对此有何感想?”
这个问题虽然有内涵,但也是很笼统。
陈锋现在可以说是国内的大慈善家,对此当然有发言权,他也不谦虚,直接就说道:“对国内的慈善事业我本人是非常失望的,因为在国外那些富翁做慈善,完全都是自愿自觉的,而且早已将做慈善事业形成了一股时尚风潮,而在我们国内我觉得那些富豪捐款行政命令大于自愿自觉,也就是说在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富豪,还没有形成自觉自愿去做慈善事业的良好习惯,更不用说将此作为一种时尚风潮了,而且我觉得国内不少的富豪都没有起码有的社会公益心。另外就是国内的慈善制度太过落后,便不能有效的促进国内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long基金,我本人则没有太多要谈论的。”…,
陈锋的这番话虽然有抨击之嫌,但在他本人看来还是有所保留的,却不知他的这番话对地下国内的记者触动有多大,新闻,不,应该是特大新闻,先是国内的高考制度,现在有是慈善制度,这是陈锋正式对国内教育民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根基,虽然这两种很不完善的制度,在国内早就被很多人诟病,但很显然之前这些抨击的人,没有哪一位像现在陈锋这么有知名度的,在自然让底下的这些无冕之王们兴奋的,要加以利用。
而台上的校领导们这回,确实有些傻眼了,没想到一个记者会,陈锋就马上接连向国内的高考制度和慈善制度开炮。这次记者会的发起人张华书记更是在心中暗暗后悔,早知道陈锋这么口不遮拦,实话实说,他是绝对不会搞这次记者会的,这风光还没出,搞不好就会犯政治方向上的错误了。
而这位最后提问的南方某报记者跟其他同行一样,唯恐天下不乱,马上接口追问道:“你说我们国内的慈善制度落后,那么你能具体说说是哪方面吗?”。
不过,他的良苦用心没得逞,就听得主持人大声说道:“对不起!各位,本次的记者会已经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陈锋当然不知道这名记者这个问题的用意,不过,他确实他对中国的慈善制度很看不惯,倒也不建议继续说说这个话题。中国慈善事业最大的弊端就是不透明。慈善机构属于社会团体。社团也被称为非政府组织(ngo),或叫非营利组织。但是,在中国的制度语境下,它们却成了“半政府组织”(sgo)或者“准政府组织”。上述社团制度有个很大弊病,就是其活动范围与活动能力,不是由法律规范,而是由行政部门(即民政部)决定。以慈善机构为例,像育华教育基金,就隶属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目前在国内虽然颇有声势,但是民政部若要取缔它几乎轻而易举——而创立该基金计划的创始人以及其他相关负责人,都无权继续以该基金计划的名义活动。
慈善机构的“准政府”与“半政府”性质导致了慈善事业合法性的减损。政府垄断了从事慈善事业的所有合法渠道。如果政府公信力强度高,那倒还好,社会上个体的慈善行为或可通过政府实现,也可通过这些“半政府”机构实现;一旦政府公信力受损,人们会因为质疑政府行为的效率和廉洁,而不愿意通过政府实现自己的善行,转而寻找其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