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多面出击(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枢密院受命谋划攻取阆中,借机取汉中的策略,但是接连几个方案都不能让赵昺满意。几次研讨之后,江钲提出一个建议,是否可以先取汉中,断敌归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再打阆中之敌。这个方案可以说很有创意,他令其细说。
江钲之策是先以川蜀驻军向阆中集中,做出强攻城池的姿态,吸引屯驻汉中的敌军增援阆中。而另一方面,调集内河水军沿汉江北上集于襄樊,然后自谷城老河口沿江溯流而上直驱汉中。
这个计划看似不错,但是从谷城至汉中相隔千里,大军沿江溯流而上不可能做到悄无声息,沿途必将遭敌阻截。不过赵昺对于水军的战斗力毫不怀疑,敌水军根本不是对手,他担心的是有些地方不通舟船,沿途再遭敌层层堵截,以致困于中途进退不得。
汉中实际上只是西北地区诸多盆地中较大的一个,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接关中,南壤巴蜀,东连荆楚,西带汧陇,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汉中在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因而对于汉中赵昺是念念不忘,此地对于现下的大宋来说是一处战略重地,不仅屏护着四川的安全,也是向北进兵关中的基地。
形成汉中地位的地形主要是秦岭和大巴山脉。两列山脉平行耸立,东西横亘,秦岭高峻险拔,足以为关中南面屏障;大巴山浑厚绵长,足以为四川北面屏障。几条谷道穿越山岭,成为南北通行的孔道。
秦岭东端有武关,西端有散关,另有三条谷道穿越秦岭中部,作为汉中与关中之间的通道,它们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秦岭高峻? 以至每条谷道都曲折回旋,幽深险峻,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运动? 尤其不利于粮草补给的运输。
从地理形势上来看? 自汉中越秦岭北进较难? 越大巴山南进却较易。项羽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只把巴蜀封给刘邦,可能就是出于这种考虑。而现下蒙元舍弃川蜀? 却不肯割让汉中也是同样的目的? 就是防止宋军自此兵出川蜀,进入陕甘地区。
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江及其支流呈向心状汇入盆地底部? 东流出川。江河冲积? 形成肥沃的平原? 宜于农业生产。加之汉江的滋润? 造就了汉中盆地发达的农业? 同时在种植业、采矿业、铸造业、茶叶生产等方面都大有发展? 形成自给有余的经济。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周边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独汉中成为全国最平静的地区。
而在入宋后,汉中也一直是抗击外敌侵略的前沿。靖康之变后,金与宋相持于汉中宁强大散关沿秦岭至淮河一线? 汉中成为抗击金人入侵的前沿阵地? 七万多官兵据守险要? 时而蔽四川? 时而援襄樊。在吴玠、吴璘的领导下,不仅抗金战绩辉煌,而且大兴水利? 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支持了战争的同时,且富裕了百姓。
其次汉中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四边军事集团若有跨境战争,汉中必首当其冲。三国末期,魏国司马昭以三路大军攻蜀,正是邓艾袭取了汉中,自阴平道翻摩天岭奇袭四川,攻陷成都,导致蜀亡。而本朝理宗年间,蒙古军入沔州,进军金牛,被击退。后在端平二年,蒙古军再从风州经略阳西池谷进攻汉中,制置使赵彦率军民顽强抵抗了一年,全军战死,蒙古军得以经汉中入蜀。
另外汉中可作为以攻为守的军事基地。蜀汉时诸葛亮也是汉中为基地出祁山,先后五次出兵北伐曹魏。可惜诸葛亮在汉中主持八年出身未捷身先死。其死后,后主以姜维为卫将军驻防汉中,仍采用诸葛亮的以攻为守的战略,积极防御,八次出兵北伐,有胜有负,对巩固蜀汉政权起了重要作用,汉中人对北伐作出了人力、财力上的巨大贡献。
四川归于中央王朝实际上是从秦国攻巴蜀建郡,一直持续到宋才算完 成了同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宋廷也是通过对蜀地行政区的不断重组拆分才完 成,将蜀地州县分割合并为益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和梓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益州路主要是川西成都平原,利州路是山南与川北山地,夔州路是川东山地与河谷,梓州路是川中与川南的丘陵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