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章 登门(2 / 2)
董策对他们很是不善,石进却是不敢有所怠慢,终归是大人家事,咱们这些当属下的还是得慎重才是。谁知道哪一日,大人和家里人关系和缓了,这兄嫂二人岂不是就是人上之人?他抱拳行了一礼,道一声:“在下不知轻重,还请恕罪。”
便是乔氏脸上,也是路出一丝不忍之色。
董策却是知道,石进素来有分寸,董旭看着凄惨,其实也不过是皮肉伤,顶多是疼上两日,断不会伤筋动骨的。他也不理他董旭,只是问道:“那赌场后头,是哪一家?”
钱氏赶紧道:“是苏家。”
“苏家?”董策眉头皱了起来。
思忖片刻,他霍然起身:“周仲,你留这儿照看着,石进,你们几个,跟我走一趟。”
“是!”众人纷纷应道。
钱氏面色一喜,董策瞥见了,冷冷的讥诮道:“你高兴个什么劲?这宅邸和地产拿回来,也不是你的。”
钱氏脸上顿时变得极为尴尬,讪讪一笑。
出了门往南,来到蓑衣渡的中心区域,就在龙王庙旁边不远的地方,隔着一条小巷子,就是苏家的大门。
便是在这片堪称这个时代‘豪宅区’的所在,苏家的大宅子也称得上是显赫宏伟。
两丈高的围墙表面都包着大青砖,齐齐整整的,下面使用方方正正,磨盘大小的大青石打成的三尺高墙基,可比蓑衣渡的那破墙要结实多了。正门是两层的门牌楼三层高,第一层一个黑色的大匾牌,上书“苏府”两个描金大字。下面的第二层则又是一个匾牌,上面四个字——书香门第。
每个字都足有两尺见方,铁画银钩,显然书写之人功底极好,能写出这等大字来。
下面黑漆漆的大门上面钉满了茶杯口大小的铜钉,门前五级青石台阶,两侧则是各自站着几个穿着青衣,带着小帽的小厮,手中各自持着棍棒。
豪门大户,不过如此。
事实也正是如此,这苏家,可以算是蓑衣渡,甚至是附近数十里所有村庄堡寨中都数得着的豪门。
大明朝素来注重耕读传家,是以许多读书人,并不是城市出身,恰恰相反,每年的进士,各省的举人,反而是以出身乡野士绅和富裕农民家庭的居多。而许多大明的豪门大户,也并不在城中,而是在乡间。
这苏家,便是个不大不小的典型。
苏府的势力大到了什么程度,甚至不需要看他家中有多少地产,看着大宅子奢华几何,只需要看牌匾上那‘书香门第’四个字就可以了。这四个字,在大明朝可不是谁都能用的,若是个武将,就算是做到了总兵参将那一级别,如果敢在自家门口挂个这牌子,也得让那些书生秀才把家给砸喽!
苏家就敢用!
现任苏家家主的曾祖父乃是嘉靖年山西布政使司的举人,在文尊武卑到了极致的大明朝,读书人是最值得尊重,社会地位最高的一个群体,便是一个秀才,在乡间也是不得了。这不是一个功名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权力——中了秀才,有了功名,就不用向国家缴纳赋税了,而且每月就还能从县学领取不菲的补助,这些钱省省也足以供应一家老小了。
现如今时局艰难,能吃饱饭,家人平安,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而考上举人,甚至就已经可以当官了,当然,这辈子也做不到太大的官,五品的知府就算是顶天,可也要知道,在乡民百姓的眼中,一个七品的知县就已经是手握生杀大权的一方土皇帝了!苏家先祖曾经在宣府镇下面的怀来等地做过官,最大做到了太原府通判,乃是这块儿百年之中出过的最大的官儿,可说是荣耀乡里,苏家也随之煊赫发达起来。
苏家先祖刚中举人的时候耕读传家,家中也甚是清贫,而等他在万历十七年在通判任上致仕的时候,家中已经有上好的良田八百多亩,在蓑衣渡有大宅子一座,在附近的几个城镇都有店铺产业。
苏家后来再没出过举人,不过秀才倒是每代都有那么一两个,现任家主苏以墨也是秀才,苏家也可算是书香传世了。
发展到今日,在这蓑衣渡,苏家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家族,下有良田三千余亩,分布在蓑衣渡、十里铺、六铺庄、大孙庄、杨家庄等地,年年光租子就能收十几万斤。一库一库的粮食看得人眼馋得紧,家里佃户足有百多户,实力极其庞大。
不过虽然也是发达了,他们家倒还始终在这蓑衣渡呆着,并未迁走。
不过这几年时局越发的艰难,呆在这等防护不力的村镇中着实是有些危险,苏家已经策划着慢慢迁走了。
董策站在巷子的拐角处,眯着眼睛看着外面,眼中光芒闪烁。
面前的苏府,不单单是一个府邸而已,而是一个盘根错节,财力雄厚的庞然大物,更重要的是,靠着这几代人打造出来的这个家族,势力极大,在官场各界的影响力更是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