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天赐良机(总316节)(2 / 2)
当晚,三人坐上毕自强的凌志车,连夜出,从南疆市赶往三百多公里外的北港市。而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毕自强等人又先后跑了四趟来回,终于逮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做成这桩倒卖地皮的大买卖,凭空暴赚了一千多万元。这经过说来累赘,这里略去不述。
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是:1992年春天后,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开始热血沸腾了。放眼望去,各地新成立的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而到处都是新开工的项目。与此同时,由于各地都放宽了建设项目和银行货款的审批条件,银行的资金也开始哗哗地往外流淌,从而迅地造成了投资过热的现象。进入1993年,全国每天有5oo家新公司开业,每周有14o家老工厂改成股份制企业。各地都在争先恐后地建设经济开区,并赶深圳特区。这般经济扩张的迅猛之势犹如巨浪拍岸,其直接诱因就是政策一下子全都放宽了,马上就造成了投资过度,而过热的投资则使金融秩序失去了有效控制,以至到1993年春夏之交,金融混乱达到了顶点。当年,一座小城只有十万人左右的北港市,一下子就涌入了五十多万人,房地产开公司多达3ooo多家,那里的土地价格疯长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在扑面而来的经济大潮中,南疆市经济建设也迅猛展起来。此时,毕自强依靠国有贸易公司当副总的妻子赵一萍,在权力和财力的鼎力帮助下,瞄准时机,在北港市的房地产泡沫中“狂捞”了一把。之后,他马上注销了南疆市“东山”贸易总公司,接着又成立新的实业集团公司。仿佛就在这一夜之间,他的腰包就迅地鼓涨了起来,并且具有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毕自强这回倒是郑重其事,让算命先生出身的韦富贵为他推荐了几个新公司的名称,经过最后的比较和筛选后,他以“中天”一词来命名新的集团公司。按照韦富贵的解释,就是:公司未来的展将“如日中天”。
是年六月份,南疆市出现了一家在以后称雄问鼎当地商界的民营企业,即中天实业集团。毕自强自任董事长,陈佳林担任总经理,田志雄、韦富贵为副总经理。公司董事会的股东暂为以上四人。在中天集团的旗麾下,尚有涉足于贸易、建筑、餐饮、旅馆、娱乐等行业的公司共计九个。在银华商业大厦顶楼的二十二层,中天集团总部租赁二十多间大小不一的套房,并装修了豪华的总经理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以及数间职员办公室。毕自强与师弟陈佳林和田志雄强强联手,加上死心塌地依附他们的韦富贵从旁相助,四人齐心协力拧成了一股绳,准备在这经济建设的狂潮到来时大显身手。至此,毕自强已打造出一艘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经济航空母舰,正蓄势待,时刻准备着出海远航。正所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一九九二年,在国有企业开始向股份制靠拢和看齐的改革过渡中,深谙商场上谋略之道的毕自强对此已揣摸良久,并从中看出了一些破绽和漏洞,似乎大有可乘虚而入的机会,于是绞尽脑汁地想出对一家集体企业所有权进行大部分“蚕食”和逐渐“消化”的绝招。经过一番周密策划,中天集团成立后在生意场上的第一次大手笔,就是凭借高的“空手道”技巧,以“蟒蛇吞象”之势,筹措巨额资金并建起了一栋有十二层高楼的三星级宾馆,唾手可得地拥有了它的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和在经营管理上的绝对控制权。
原先,在一九八七年的前后,陈佳林就开始承包了市轻工业局招待所。当年经过一些投资进行装修后,更名为“迎宾旅馆”。同时,他又借用迎宾旅馆地盘上,开设了一家“好再来”餐厅。当时,这旅馆和餐厅都是由韦富贵负责出面经营和打理。这块地盘原来位于市区东边属较为偏僻的一个地方,但九十年代初由于这座城市不断向东拓展,此处反而渐渐地变成了市内中心街区。一九九二年,毕自强审时度势,开始替陈佳林琢磨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并让他和韦富贵逐步去实现该计划。陈佳林和韦富贵两人经过与市轻工业局进行多次商业谈判后,最终如愿以偿,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即,由陈佳林将市轻工业局招待所属的三栋三层楼全部拆除,然后投资二千万,把它重新建成一栋有十二层高楼的宾馆大厦,原有招待所便升级为三星级宾馆。通过在社会上的一系列运作和打通关节,终于在一九九三年春天达成了股份制合作经营的初步协议。此后,又经过原有股东转让股份的数次变更,最后陈佳林在经营产权上拥有百分之七十的控股权,对方单位只占百分之三十的股权。陈佳林之所以有两千万巨资来投资建设宾馆大厦,其实是毕自强以中天集团的名义出面,又经过赵一萍所在的国有贸易公司作为中介关系,再通过一系列暗箱操作的手法,将尚在图纸上的宾馆大厦抵押给了银行方面,以“回扣”开路,虽几经周折,但最终从银行方面下属一个实业公司得到贷款一千八百万,于是,便在八个月内很迅地把这栋大厦盖起来了。毕自强等人就是以这种胆大心细的商业运作手法,极为成功地上演了一场“无中生有”的变钱魔术,其过程那是无以伦比的精彩和惊险,曾令后来那些听闻者觉得不可思议,让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