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三面合围(2 / 2)
且常道、韩城二地,皆在圣水沿岸。
“圣水又东,导源东南流,右注白祀水,乱流东南径常道城西,又东南入圣水。圣水又东南径韩城东。又东过安次县南,东入于海。”
圣水和巨马水,以八丈沟水相汇。八丈沟水交圣水于安次县东,交巨马水于益昌城东。
“(巨马水)又东,八丈沟水注之,水出安次县东北平地,东南迳安次城东。”
换句话说,位于圣水沿岸的常道、韩城二地,可经八丈沟水,直入巨马水。舟行临乡各地。
此二城正好与位于益昌下游的东平舒城,呈三面包围之势。
虽未遵循祖制,把三个东部鲜卑归义侯,皆封在涿郡。然却皆在临乡周围。朝廷用意不言自明。显然是行驱虎吞狼,制衡之策。督亢泽包围方城县。大泽之内,皆是临乡封地。
刘备的都邑临乡城,距方城县城不过十里。各自五里官道,早被两地官吏修缮一新。正如涿县与楼桑。方城县达官显贵,休沐假期,便会乘车南下临乡,享受各种繁华便利。
临乡侯与邻为善。待人以诚。治下诸多产业,总能令人宾至如归。
常道、韩城,东平舒三城,皆是古城。年久失修,东平舒城更是毁于海侵。弥加、阙机、骨进三部大人,各率万余众南下,不日便将抵达封邑。
刘备这便命匠人打造三脚耧车,割草车,准备苜蓿良种,又令阎志随时待命,赶往三地,广种苜蓿。
因此次封赏未限户数。故而得到消息的三地乡民,纷纷举家迁徙。目的地,正是广纳流民,距离最近的临乡。为何分封无食,刘备不得而知。想必,陛下亦听说东部鲜卑各有部民。又怕胡汉杂居,多生争斗。故而分封未限户。于是下辖乡民皆可自由迁徙。
刘备已令临近诸城接纳。
对于将鲜卑归义侯封在治下,方城县官吏皆怨声载道。方城县夹在涿县和安次县之间。西南又被督亢大泽包围。本就狭小。若不是并入原西乡侯国,根本难以成县治。如今常道、韩城二地被割出,且有数万鲜卑胡民迁入。便只闻风传,二地民众已纷纷逃难。可想而知,一旦定居此地,南下胡人又岂能与邻近乡民秋毫无犯。
两位家丞将方城官吏所忧,告知刘备。
刘备深以为然。若无掣肘,两地胡人必成祸乱。
这便召来素利、成律归二人,列席堂议,与众家臣一同商讨对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