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起因(2 / 2)
好在现在还有希望。
春节过后,朝廷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虽然没有见诸于正式的文字。那就是,原先被朝廷对义和团的态度转变了!
刚过完正月十五,袁世凯接到了京师的密信。信是赵舒翘寄来的,属于私信的姓质,赵舒翘在信中透露了朝廷政策的转变,对于那群神神道道的叫做义和团的农民,朝廷还有借重之处。赵舒翘并未告诉袁世凯立储的风波,但在信的最后,赵舒翘说他听说了去年冬季发生在沂州境内的战事,传言官军曾败于一伙漏网于蒙山的贼寇,还战死了一位营官。我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假如真有其事,希望老弟妥善处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关于李纯进剿失败的事情,袁世凯是向军机处禀报了的,当然不可能如实禀报。这么大的失败,不是损失百十人的小败仗了,人数或许可以隐瞒,军械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最近袁世凯一直在与德国驻胶澳总督联系洽谈,总算购置一批德制军械弹药,弥补了两次沂州之战的损失。
自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就成为了列强最理想的军火市场之一,大量的成品武器弹药卖给了中国人,伴随着大量的白银外流。武器来自于若干国家,曰本、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甚至丹麦,都有武器流入中国,其中德制武器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应该严格控制集中管理的军火进口,朝廷却没有控制住。各省,包括财力匮乏的内陆省份,都在自己进口军火。山东已成为德国人的势力范围,袁世凯通过德国胶澳驻军购买武器,其实很容易。
袁世凯将这封信只给一个人看了,那就是他的多年铁哥儿们徐世昌。徐世昌沉吟良久,“慰亭,姓赵不是问题,不过是花点银子罢了。蒙山贼也不足为虑,待太后垂询此事,怕是我们已经拿到那个叫龙谦的人头了。倒是废帝一事,朝廷受到洋人的胁迫,以太后的姓子,怕是咽不下这口气。”
“让谁做皇帝,不是我们外臣应当关心的事。先将这股贼寇灭了再说吧。他们竟敢打出蒙山军的旗号,这就不是一般的贼寇了。秀山无能,诚可恨也。”袁世凯的目光变的阴冷起来,李纯战败的消息是遮不住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太后关注此事前将事情摆平。
“这次集中大军多路进击,又有聘卿(王士珍字)和华甫(冯国璋字)亲自出马,理应万无一失了。”徐世昌安慰道。
“但愿。”不知为什么,袁世凯对于自己两员心腹大将亲自出征,变得疑神疑鬼起来,“那个司徒均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李秀山和曹仲三都不是无能之辈,竟然连续折在这伙王八蛋手里。真要让他们溃围而出,我的脸就没处搁了。”
李纯第二次进剿失利,袁世凯就决心动用自己手里最大的力量彻底扑灭蒙山军。但王士珍到了沂州后,报告说沂州兵已残破不堪用了,必须大力补充整顿才行。而跟随王士珍去了沂州的司徒均却来信讲,贼寇虽或胜,必定损失惨重。绝不能给他们补充休整的时间,应当立即发兵,方为上策。
立即出兵是不行的,曹州兵未能集结,沂州兵需要补充,更为关键的是,李纯两次大败,不仅损失了大批经过训练的老兵,而且军资损失严重,必须大力补充才行。既要隐瞒朝廷,就不能向朝廷开口,问题必须自己解决。好在目前掌握了一个省份,而这个濒海省份有德国和英国两股势力,凭着袁世凯的关系,朝他们买些武器弹药还不成问题。这样一来,一直耽搁到春节过后,对于沂州方面的补充才告完成。过年期间,袁世凯在济南召开了针对蒙山军的军事会议,决定以曹州部队为主力,一路出藤县,一路出邹县,分两路压向贼巢,而沂州兵则以费县为基地,堵死贼军东进的路线。将贼军合围在以郑家庄为中心的山区,务必全歼。
这次袁世凯下了老本,集结了武卫右军的主力,动用的兵力超过了四千人。
为了保证曹州方面万无一失,袁世凯派冯国璋到曹州坐镇,冯国璋是河间人,与曹锟算是老乡,又是曹锟的老上司,有他出镇曹州,那面就不用担心了。
出兵计划是袁世凯亲自拟定的,他以沂州兵吸引蒙山军注意力,而以曹州兵为主力,秘密集结,直捣匪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