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太平洋铁路的消息(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1855美国大亨 !
和被沉重的经济压力压得老了一大截的林肯不一样,因为可爱的麦克莱伦将军的配合,无论是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还是麦克唐纳化学和医药公司或者是麦克唐纳食品公司都是订单不断。如今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也已经全面地推行了流水线生产制,工厂的数量相比战争开始前翻了一倍,因为使用了流水线,生产能力足足增加了五六倍。但即使这样,工厂已就忙得连让机器检修的时间都要使劲的挤。
至于麦克唐纳化学和医药公司,嗯,最近海洛因的订货量大增,因为军方发现,用这个可以舒缓士兵们的压力。而麦克唐纳食品的斯帕姆更是全军流行,现在不但是陆军,就连海军,也是一水的斯帕姆了,这东西携带方便,保管方便,吃起来味道也比那个该死的咸干牛肉强。要说美利坚的咸干牛肉,那绝对是一个传奇,为了能长时间保存,那东西里面加的盐超级多,同样也是为了便于保存,那东西被暴晒加上火烤,变得又干又硬,据说海军里的一个无聊的仓库管理员,没事就拿着这玩意儿冒充红木来练习雕刻,后来上级来视察,发现仓库里多了一大堆的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品,仔细一看,才发现都是用干咸肉雕刻而成的。不过这玩意儿的保质期也确实长,在原来的历史上,南北战争时候的士兵,有时候会吃到**战争时期的肉,而到了二战,某些家伙也还吃到过南北战争时期的咸肉呢。
为了解决财政上的问题,林肯总统在和很多的幕僚商量过后,决定要大规模的卖国债了。这种做法,南方早就在干了,南方的奴隶主,以及老百姓踊跃的购买国债,为南方的战斗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所以林肯总统也希望能够通过卖国债来化解眼前的财政压力。当然,国债要想卖得好,国家的业绩也必须够好。否则,你就是把利率定的再高,也不见得有几个人敢买。比如在史高治穿越前的时空里,无论是冰岛还是希腊的国债的利率,都要比美国国债利率高,而且不止高一点点。可是有几个买主愿意乱买它们的国债?敢买?立马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主权债务危机”。
林肯总统治下的美国,至少到现在为止,业绩真算不上好。在海上,虽然打了些胜仗,但根本就遏制不住南方的走私船,在陆地上,至关重要的东部战线上,被南军打得像条狗,在西线虽然有些胜利,但是那种地方的胜利,有谁会真正的在乎呢?
所以这么一来,林肯的国债的发行可就真的有问题了。北方可不是南方,南方的奴隶主们知道,战争如果打败了,北方会把他们剥夺得一无所有的。为了保住自己现有的东西,哪怕戴维斯给的利率再低,他们也会购买的。而在北方,资本家们可不用担心南方人会杀过来把他们抢个精光,就算真的败了,最多让林肯滚蛋,承认南方**就得了。所以如果他给的利率低了,林肯就别想着会有一大堆的“爱国者”为了祖国倾家荡产的来购买这些东西了;而如果给的利率高了,利滚利的滚起来,一样会让他受不了的。
好在还是有真正的爱国者愿意为祖国分忧的。1961年底,在国库即将消耗殆尽之时,林肯总统找来了史高治、摩根以及其他的一些有实力的银行家,和他们商量发行四亿美元的国债的问题。
在原本的历史上,林肯总统的这个举动是在62年后期才开始的。然而现在,因为双方的对抗强度相比原来的历史有了明显的上升,所以联邦方面花钱的速度亏了很多。结果,到61年底,林肯就不得不进行这样的大借款了。
在那个时代,世界金融的中心还在伦敦,华尔街和伦敦相比还只是个小不点。因而,一般来说,发行国债,尤其是发行大数字的国债,一般都是要在伦敦发行的。不过考虑到英国人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度,将这样一笔至关重要的国债放到伦敦去发行,新不说英国人配不配合,就算英国人愿意配合,林肯也不放心把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英国人干,万一英国人不讲信用,玩出个什么“不可抗的意外因素”出来,那林肯可就真的哭不出来了。
但是,仅仅在华尔街,就能将这么多的国债销售出去吗?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没底。
“我的银行可以帮助政府销售其中的一部分。”史高治首先开口了。这句话刚说完,史高治就发现,很多的银行家看他的眼神都有些不太对。最近史高治实在是太过分了,他一个人就把战争中最赚钱的军火、药品、军粮几乎都包了,嗯,现在武器这方面,除了大炮和军刀,剩下的,就连士兵们挖地的铁锹在内,几乎全都被史高治的企业给包圆了。在药品方面就更是……还好,绷带什么的还有不是麦克唐纳旗下的。这个家伙已经赚到这么多了,居然一有机会,就有蹦出来了?他难道想要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名改成麦克唐纳-美利坚合众国吗?这还让不让别人活了。
“不过我的企业目前负担太多,而且克利夫兰大学的建设也花掉了很多钱。而且我在此前也没有销售国债的经验。所以我能够代销的数量很有限。不过为了表示对国家的支持,我可以同意政府用一部分国债来支付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以及麦克唐纳食品公司的一部分货款。”史高治接着说。
史高治的这个表态,让不少的银行家松了口气。同时他们也立刻就听明白了史高治的意思。史高治允许国家用一部分的国债来支付货款,这实际上是一个附带着条件的借款,这个附带的条件就是,史高治借给美国政府的钱,美国政府只能将它用于向史高治订货。这就构成了一个回环:史高治把从战争中赚到的钱借给林肯政府,林肯政府就用它来继续向史高治的公司订货,然后这笔钱就带着更多的钱又很快的回到了史高治的手里,然后史高治再次把它借给林肯……最后,政府就会越来越依赖于史高治的借款,至少在战争期间,史高治就会牢牢地控制住了国家的财政权利——只要他哪一天突然不再借出手里的那笔钱,资金链断裂的林肯政府恐怕立刻就要倒台。在这种局面下,其他人要想在美国和史高治的企业竞争就会非常困难。在另一个时空里,当年日本人给中国提供的日元贷款,其实也有着相似的作用。在二十世纪**十年代里,依靠着日元贷款,日本的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相对于欧美产品的压倒性优势。直到二十一世纪,日货在中国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建立在日元贷款的遗泽之上的。
但是,林肯政府却很难拒绝史高治的这个条件的。因为这意味着至少是在短期内,他们可以用相对较少的钱买到更多的至关重要的物资,能够让资金链运行的更为流畅。而且后果也不是不可承受,嗯,等到战争胜利之后,获得的战争红利肯定可以还得上欠款。至于说,随时让政府垮掉,这样做对史高治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