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偏安政权(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1691年5月5日,一艘大型货船正在东海洋面上航行着。
这是一艘本土淘汰下来的1200吨级大飞剪货船,隶属于移民部,可以用来运输货物,也可以运输人员。一次在从南非航行到定海港后,就按照事先约定,被卖给了台湾银行,成了该公司旗下吨位最大的船只之一。
其实台湾银行本来不太打算买这艘船的,原因主要是这艘船的服役年限有些长,船体较为破旧,且在经历了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后更是如此。不过没办法,现在远东地区的运力已经有些紧缺了,朝鲜的粮食、库页岛的煤炭、满蒙的木材、登莱的建筑材料之类的,都是大宗物资,运输量呈逐年上升之势。
前些年因为与清国和平的原因,东岸政府或私人公司(主要是台湾银行)的运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量船只被从征用状态解放出来,可以从事各类民用运输。在那个年代,海上运费一跌再跌,做海外贸易的商人们是喜笑颜开。
不过,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很惊人的。尤其是在朝鲜、日本、福建、广东、南洋的经济被更加深刻地融合进来后,各类物资的运输量逐年上升,渐渐吞噬掉了原本的运力冗余,推高了运费的价格。
以宁绍地区为例,随着使用蒸汽动力的厂家越来越多,这煤炭的消费量也是与日俱增。台湾银行看准商机,加大了从库页岛运输煤炭的力度,在这其中获取了大量的利润。而运输煤炭这类大宗物资,大吨位的船只无疑是首选,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他们买下移民部的旧船,并不惜为其做大修延寿的原因,实在是市场红火啊。
今天这艘大型货船就是从库页岛的黑水港起航的,途中在日本仙台藩石卷港停靠了一下,卸了一些战马、甲具、鞍具、军刀、火枪等物事,然后又装了一些日本海货、屏风、折扇、武士刀、铜片,顺着东北风,直接起航前往定海港。
定海是宁绍地区最大的消费品市场,同时也是一个不小的轻工业品生产基地。货船装载的煤炭、木材、药材、皮货、山野货及日本特产在这里卖了个好价钱,同时装载了很多纺织品及邻近地区的转口商品起航,前往福建马尾港停靠。
郑克臧在福建的地位,如今基本上是稳如泰山了。冯锡范、刘国轩及其党羽的伏诛,极大震慑了福建省内那些原本对其继位还有些看法的官员,现在都规规矩矩了,不管有什么异样心思,先低调渡过了这段时间再说。
郑克臧在东岸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全面改革军制,裁汰了大部分混日子或技能不足的陆军官兵,只保留精锐三万人,编成三个师。郑克臧一一任命了师长,打算以这三个师为种子,重新编练至少六万陆军。
当然东岸顾问不太看好他的这种想法。六万陆军如果是按照现在新军的配置的话,福建财政是无法承担的,即便他们通过海外贸易获得了大量金钱,但这依然不可能。要知道,福建还养着一支规模同样不小的海军呢!
老实说,多年来福建的海军其实一直是在萎缩之中的。这其实也很好理解,郑芝龙时代陆上没什么大的根据地,陆防开支很小,大部分经费都砸在水师身上。但在据有全闽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西边是顺国核心省份江西,两省之间有着漫长的边境线,需要屯驻的兵马很多;而在南面呢,他们曾经为了潮州府与广东李氏大打出手过,现在潮州虽然归了李元胤,但只要郑氏一天没有放弃入侵潮州的野心,那么就少不得要在这里屯驻大量兵马,准备很多战争物资;他们唯一相对安宁点的边境,大概是其北部与鲁王交界的地方了,基本上非常松散,兵马也很少,只有区区三千余人。
所以说,福建政权的陆上防御压力是非常大的,开支也很大,不得不大量压缩海军方面的开支。当然说压缩海军开支是不准确的,毕竟福建水师的经费就绝对数额而言并没有显著减少,但问题在于比重大大降低了,而且现在搞正规化后,开支也急剧增长。
举个例子,以前郑芝龙时代的福建水师,是以少数职业官兵为骨干,辅以大量的渔民。这些渔民平时在家里种地打鱼为生,这并不需要郑氏支付任何费用,战时则被征召起来,架着自己的船只到指定地点集合,郑氏核心的职业官兵给他们发放武器装备,指挥他们作战,这个时候才会产生费用。另外当时还有很多中小型的海盗组织,他们平日里也是自己管自己,战时可能会追随郑芝龙出战,但这部分的开支其实并不重。
而郑氏在取得福建全省后,开始大搞正规化,那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福建水师的职业官兵人数大大增加,维持费用自然也大大增加。所以说福建水师的规模虽然比以前缩减了太多太多,但开支却有增无减,只是在军费中所占比例降低了不少罢了。
福建水师现在也进行了改革。在刘国轩这个水师第一人被抄家灭族之后,郑克臧在东岸顾问建议下,将全闽水师编成了两部分,即以小船、非专业战舰、杂号船只为主的海防舰队,一位郑氏族人担任了舰队提督;另外,从东岸购买的战舰、自己仿造的战舰编成了大洋舰队,郑克臧任命了曾在库页岛学习战舰驾驶、操炮技术的军官黄有才为大洋舰队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