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杨老点醒(2 / 2)
她丈夫是澳大利亚人,因此久居墨尔本,这次回新加坡,估计是为了探视老爷子。
隆荣商业地产澳洲公司,据说已经能排进澳洲地产业的前十。
这种精彩人物面前,卢灿很低调,随着杨启林的介绍,他微微鞠躬,笑容中不知不觉的带出一点点亲近,“陈姨好!”
“哎呀,这就是我们香江的小才子?真没想到,这么年轻,这么靓?”
随着卢家的崛起还有虎园博物馆的开张,卢灿的名声不知不觉的在东南亚华商中,有了一定的份量,对他关注的人越来越多。陈婵玉听说过他,可见面还是第一次,好奇的上下打量,见他在自己的调侃下,竟然有了一丝腼腆,对卢灿的印象顿时好几分。
见到后面一辆面包车上,运下来一座按摩椅,还有一位类似医护人员,陈婵玉有些不解。卢灿连忙上去,解释两句。
“呵呵,有心了!”陈婵玉拉着他的胳膊,满脸笑容,“以后多来这边走走,别见外!你和我家陈硅年纪差不多,你都已经成才,他还在校读书呢。”
陈硅是陈老的长孙,陈玉志的长子,今年二十,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留学。
在卢灿与陈婵玉交流过程中,杨启林一直微笑着站在一旁。
陈老的特护都是从国立中央医院请来的,医生新加坡颇有名望的皮特.鲁瓦。
卢灿一行赶到房间时,鲁瓦医生刚好检查完毕,“我还是坚持意见,陈小姐,希望你们能尽快做通老先生的工作,将他送到英国……英国皇家惠灵顿医院,对这类神经受损,有很好的医疗方案。”
陈老半依在床头,满头白发,面色红润的厉害,这是气血流通不畅所导,他的嘴部有些歪,眼皮耷拉,见到杨老和卢灿进来,只是在鼻孔中哼哼一声,算是招呼。
这……情况很严重啊!
听到鲁瓦医生的话,陈婵玉,还有陪伴在陈老身边的夫人,俩人都很焦急。从十月中风到现在已经一个月时间了,没见恢复就算了,听医生的口气,还日渐严重。
“之初,去英国看看吧……这边不是没办法了吗?”
陈夫人泪珠子在眼眶中直滚,哀求道。
老头子却缓缓闭上眼睛,不去理睬。
卢灿真是无法理解,病死在医院和病死在家中,区别真的很大吗?不懂老人怎么想的。
那位鲁瓦医生也在旁边介绍,惠灵顿医院在神经科如何如何牛,试图再度劝说老先生改变他那固执的想法。
惠灵顿医院?卢灿想想,自己最近貌似在哪篇报道上介绍过。
嗯?想起来了……
“陈老,惠灵顿医院确实不错。”等大家都有些灰心时,卢灿插口说道。
“巴林银行总裁安特卫普.罗德,九月十五日中风,就是送到惠灵顿医院的。这才两个月,他已经康复出院,上周还参加巴林银行开业两百年的纪念活动,还发表了演说。”
嗯?卢灿的一席话,顿时将所有人的目光聚到自己身上,连闭眼的陈老,都睁开眼看着卢灿——能活着谁也不愿死去。
其实说法都差不多,但卢灿用的是一个他们都能感知的身边人做例证,这就很有说服力了——巴林银行是新加坡最大的英资银行。
“阿灿,真的?”陈婵玉一把抓住卢灿的胳膊,眼神灼灼。
“当然是真的,这件事稍稍查证就知道。”
八十年代的地球,信息资讯的传播,到底还是落后太多太多。英伦三岛的消息想要传到新加坡,很难。
九月份卢灿还在意大利,当时看过一份《泰晤士报》,上面有安特卫普.罗德中风,送到惠灵顿医院的消息,而这一次回新加坡,卢灿又凑巧在《南洋商报》上看到巴林银行成立二百周年庆,安特卫普.罗德出席的消息。
两者一结合,自然就得出安特卫普.罗德从惠灵顿医院康复的结论。
卢灿之所以留心这则消息,则是因为巴林银行在新加坡,与大华银行的业务竞争,非常激烈。
“欸,我这就去问问。”陈婵玉安慰陈老夫人两句之后,匆匆出门。陈家与巴林银行有业务往来,想要证实这条消息还是很容易的。
卢灿的这条消息,让陈家人颇为振奋。
显然,今天就不适合谈藏品交易,不过,能交好陈家,意外之喜。
将杨启林送回家,老家伙拍着卢灿的肩膀,哈哈大笑。
…………
钱伟正在新加坡,和大华银行的四小股东,商谈股权转让问题。这四家,差不多能拿到百分之三的股权。
接到温碧璃的电话,他匆匆赶到武吉知马别墅。
“你是说……组建商情调查科?”
一头雾水啊,怎么也没想到,卢灿竟然冒出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