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继统定国纲(2 / 2)
旁边的朱能狠狠地拍自己脑袋:“我应该回去叫他!”
宁王朱权摇头:“南军势大,你回不去的,能把四哥带出来已经是奇迹了。”
道衍和尚本在后营压阵,跟着大队一阵急逃,此时一身僧袍也被血染透,倚坐在一棵大树下,气喘吁吁。望着众人说道:“南军定会乘胜追击,张将军的遗体,便在此焚化的好”。
众人怔了怔,望着燕王。
彼时火葬也算是常事,总比带不回去强。朱棣略微犹豫便点了点头。朱能带着军士迅速搜寻树枝,不一会儿点着了老大一个火堆。
朱棣将张玉抱起,走到火堆旁,注视着火堆,良久不动。自洪武二十四年跟着自己,十年了,十年了!却终究为了救自己而死!
众人看朱棣呆立火边,面面相觑,宁王朱权走上前去:“四哥,人死不能复生,节哀吧!南军很快就要追上来,这么多兄弟都等着。”
朱棣如何不明白这些道理?望了望火堆,低头看看张玉,终于一横心,轻轻放入了火中。火苗嗖地窜起,朱棣的袍角燃着,朱权急忙三下两下拍熄。
朱棣望着熊熊烈火,半晌不做声。围拢的将士也都静静看着,想起张玉素日形状,很多士兵热泪滚落。
朱棣忽然解下身上的披风,双手送进了火中,低低说道:“张玉,天寒地冻,加件衣裳,莫冻着了!”
朱高煦含泪叫道:“张将军一路好走!”
道衍缓缓说道:“张将军才备智勇,百战当前。斩将搴旗,所向披靡,实在是王爷的良辅。”
朱棣颔首道:“不错,如果没有张玉,北平九门拿不下,真定败不了耿炳文,永平退不了吴高,郑村坝和白沟河也赢不了李景隆。”
道衍接着道:“可惜张将军今日视死如归,挺身陷阵,大功垂成!忠精贯于日星,未知功业他日可以扬于竹帛否?”
朱棣一震,看向道衍,道衍不退不缩,目光直视朱棣。
道衍这个话,是点醒朱棣。不能让张玉白死。倘若朱棣赢了这场战争,史册记载定然张玉是靖难功臣,反之,只怕就是乱臣贼子了。
道衍看了看四周人群:“王爷可否借一步说话?”
朱棣微微颔首,两人离开了人群,远远地停下。
道衍含笑问道:“老衲可否看一眼王爷的琉璃塔?”
朱棣默默自怀中取出,犹自温热。
道衍问道:“王爷为何今日没有托塔?”
朱棣不语,凝视着琉璃塔。自白沟河大战,塔身益加近似透明,由里至外隐隐透着七彩光芒。
道衍轻叹一声:“渡劫渡劫,一旦卷入劫难,即不可能再置身事外!就像蚕蛹,若想全身而退,只有化蝶破蛹而出!若停滞不前,劫难永不完结,蛹只会越来越厚。”
朱棣被说中心事,不由得惊疑不定,呆呆看着道衍。
道衍迎着他的目光说道:“王爷担心她,只有全力带她脱此劫难,早日完成渡劫!否则只是害她越陷越深!而卷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今日之张玉,怕只是开始。”
朱棣托着塔的大手,不由微微颤抖。
道衍注视宝塔,接着说道:“即使全力以赴,最后一难是天劫,极不易渡过。往往功亏一篑,损折在最后关头。”
朱棣忍不住问道:“天劫?那会是什么?”
道衍接过琉璃塔,看了又看:“老衲看不出。但是日后定然会有几场大战,王爷倘若再犹疑不决,将会连天劫到都到不了。”道衍凝视着朱棣接着说道:“那样不仅是军中大将和王爷部属,她,也会难保性命”。说着把琉璃塔放回朱棣掌中。
倘若在一年前听到这个话,朱棣定然斥为荒唐。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见到琉璃塔的神奇,朱棣实在不能不信。
不错,她还在塔中,自己担心琉璃塔透明了便会连累她,可是再坏还能坏到哪里?而要救她出来,只有赢了这场战争!
朱棣抬起头:“好!”
掌中的琉璃塔似乎听懂了朱棣的话,七彩光芒透出塔身,微微照亮了朱棣的大手。
朱权跑过来,笑道:“四哥!原来南军接到圣旨,小皇帝不让杀你我兄弟二人。大侄子倒有些意思!”
朱棣一怔,良久道:“换了我,我也一样。”
朱权叹道:“是啊。他是我们侄子,皇考和大哥都看着呐。”
远处的火堆渐渐熄灭,朱能带着军士拾取张玉的遗骨。朱棣远望着,心潮汹涌。一定,一定要让你们功业扬于竹帛,美名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