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太子承乾(2 / 2)
有朝一日我做了皇帝,我一定把满朝公卿换一个遍,让能做事的人当官。”
周邵微微一笑,很有进步,总算是没说出来那句千古名言: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还有得救啊!
李承乾是个悲剧,也是个教育失败的经典例子。
史书记载,太子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深得李世民的喜爱。
而李世民对这位太子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先后为他选择了许多很厉害的先生,比如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都做过太子的老师。
而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早些年太子对这些老师也是非常的尊敬的。
比如李纲在贞观初年担任承乾老师的时候已经七十余岁了,承乾对他“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李纲在贞观五年去世之后,承乾还曾亲自立碑纪念他。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很注意对承乾执政能力的培养。十二岁就让承乾在尚书省听讼,也让他尝试着处理一些政务。
二十岁之前,李承乾可以说是太子典范,二十岁之后,李承乾从一个模范太子,变成了最后起兵谋反的疯子,这个转变应该说是在持续的高压下逐渐产生心理变态的一个过程。
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从一个优秀的储君模板,最后变成了一个谋反的疯子。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李世民君臣对太子的教育方针出了问题。
考虑到李世民几个子女最后的结局,说他一句“长于谋国,弱于治家”也并不过分。当然,古代社会治家更多的是女人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长孙皇后早早去世,可能对这些子女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
用周邵的眼光来看,在太子承乾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李世民就像是一个过于push的大家长一样。这一点和如今流行的“虎妈狼爸”之流的教育方法何其相似?
教育孩子呢,必要的压力当然要有,但沟通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push最终也只会适得其反而已。
一切都还不算晚,最起码在周邵看来,李承乾仁慈敦厚,又很聪明,是个难得的太子,以及合作伙伴。
对于皇帝,周邵天生就缺乏那种盲从、服从心理,他并不讨厌皇帝。
但是说皇帝口含天宪,金口玉言,那就有点过分了。
大家都是人,是人就会犯错,皇帝也不例外。
“隋炀帝的功过咱们且不去争论。”回过神来的周邵笑道:“你先把眼前的事干好,这次蝗灾,不能让百姓有过大的损伤,最好夏种之时就能恢复元气。”
李承乾顿时小脸一苦,“无咎,我正发愁呢,这夏种,应该种些什么,以前都是趁着夏天的空挡,种些蔬菜啥的,这会谁还有闲心做这些?”
周邵笑了笑,淡定的道:“现在才三月份,离夏种还有点时间,多想想吧,人多力量大,如今灾民情绪已经趋于平稳,蝗虫也开始捕杀,过不了两个月,蝗灾就会过去。
到时候咱们留下来的这些基建工程,才是关中百姓赖以生存的依仗。
有了这些工程做底子,总算不用纯粹的靠天吃饭了,只要脑子灵活,不愁没有出路。”
李承乾点头,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