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道门董圣人(1 / 2)
“与其担心仙神二道,不如考虑我们儒门自身。自身强大,神仙二道也不得不避锋芒。若自身羸弱,即使没有仙神二道,儒门也会衰退下去。去岁雪天拜会乖崖先生,先生当时曾问晚辈何为儒?,那句‘儒者以本心,心既是理,道在心中。,,晚辈至今还记得清楚,以为此话有理。
看当今大儒,多在故纸堆里求学问,一味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偶得一两句言语,皆以为是圣人训丨却不知,世道早在数百年前,道法显圣那一刻就变了。世道变了,儒门也要随之而变”
常晋本想说千年前的圣人训丨并不适合眼前局面。只是话到嘴边又止住,上边话语还在儒门的范畴里,虽然有些出格,却并非叛经离道。如果自己开口否定圣人训卜乖崖先生那一十三字意思也是儒者依从本心,不必“学圣人言,遵圣人训”。
但乖崖先生到底没有明言,而且两人身份大有不同。有些话,王九渊可以说,自己却不能说,说了就是狂妄,无知。
如果没有与天下儒生为敌的念头,这些话还是暂时放下为好。
默默行自己的道,有一天等他名满天下时,才能宣扬。
“哦,那允升认为如何为我儒门继绝学?”刘知府又开口问道。
“推陈出新、取长补短,借道神为儒用,方为正途。”常晋想了想接口道。穷则思变,儒门到了末路,不得不变。
一番应对,花了足足半个时辰,而后刘知府才方常晋出衙。
目睹他身影消失,刘知府捋了几下胡须道:“王兄,你的确没有看错,有此子,我儒门大兴有望,不枉点他为案首”
“呵呵,区区一个案首你就心疼了?”王九渊笑笑,继而脸上又浮现出失望之色。刚刚他再次动了收常晋为亲传子弟的打算,仍被拒绝掉。
“区区一个案首我自然不会心疼,可你知道这其中牵扯有多大??”刘青城的声音突然变低,“先前梁侯曾派人暗中传话,希望点那张少保为案首,府试开始前,更有道人在门口守着观气……”
“道人……乌山观竟然想插手我儒门府试”闻言,王九渊勃然大怒。梁侯点案首只是小事,可以不用理会。道门派人……科举乃是儒门经学治世的根基,如果让道门掺杂在其中,那问题就严重了。
“王兄多想,问题没这么严重。”刘知府明白对方所想,摇摇头道,“他们只是在府试前出现过,而后并未传话过来。”
“那些道人不会无的放矢,如今各地乱象频现,我们还是要小心为妙,别让道门趁机把手伸进官府中。”
常晋并不知道自己离开后王九渊二人的谈论,他方才在厅内所讲,有些意犹未尽。从道法显圣起,这世道早就变了。儒门专长在于经世致用,如果不能适应于世道变迁,必然会被人们抛弃,就好像前世地球上那样。
如果把科技变革比作道法显圣,会发现历史惊人的相似。
而如今道法显圣不过数百载,尚未和人道紧密结合起来,是以并未替代儒门。道法虽高,不能经世致用,这也是道门的短板,正因为有短板存在,儒门才苟延残喘下来。
但是道门中人才济济,总有人看出问题所在,而后着手解决。如今世间大劫将至,种种变革风云际会,一旦道门琢磨出经世致用的法论,被人道认可,那儒门倒真的剩下消失一途了。
千年前儒门出了个董圣人,由此奠定儒门为世俗正统,独享人道上千年气运。可谁有敢保证道门不会出一个董圣人?
一直走回客栈,常晋仍然在思索着儒道种种。良久才吸了口气,将种种念头从大脑中清除。这些事情以后再思考,如今却有一桩麻烦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