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为(2 / 2)
王允冷笑道:“怎么?皇帝迟早是要知道此事,你还想瞒着不成?早一些交代,我倒还能以退为进,接下来就看陛下对当前局势的考量了。须知眼线的局势虽然危机,倒还离不开我。”赵戬大概明白了王允的意思,嘱咐秦谊将奏疏谒北阙呈上。皇帝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亲自召见了秦谊,然后不置一词,将奏疏原原本本的转交给王允。
这个消息很快流了出来,顿时在暗流涌动的朝廷掀起了惊涛骇浪。
三万精兵死伤惨重,尽皆折损于新丰,朝廷一时再也组织不出一支强大的精兵以对抗凉州诸将。
当初在议论是否赦免凉州诸将时,王允的固执己见在如今看来简直愚蠢盲目至极,相较之下皇帝当初对李傕等人的谨慎宽大与事后的预言,无不显示皇帝的先见之明。
新丰一败,王允的威信一落千丈,根据数百年传下的官场规矩,他在接到由侍中刘艾奉诏转交给他的军情奏章后,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暗示。
若是就此请辞,他倒还能在皇帝跟前留几分颜面,但他却偏像一个赌徒,不到最后决不罢手。尽管有皇帝的暗示,他还是选择了闭门自守,而不是上表请辞。
就这一点来说,他与当日存有侥幸之心的张喜别无二样。
王允不置一词,倒是他的亲信、司空淳于嘉却在积极上书,在朝中扬言如今这个紧要关头,当不计过尤,让王允出来主持大局,将功补过。
陷入恐慌的长安更是在散布流言,说王允若是倒下了,满朝上下难道要靠皇帝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去对抗李傕等人手下的十万大军吗?
舆情一时甚嚣尘上,皇帝知道这是由于马日磾、赵谦等人尚未发声的缘故,而他们保持沉默的原因很大部分在于尚未摸清皇帝的心思。
经过这么多天的了解,马日磾等人都明白皇帝对王允又恨又爱的复杂感情。如今吕布战败而逃,没了军队的支持,又犯下大错,想彻底整治王允只需要一道诏书即可,在此之中,皇帝的态度就尤为重要。
皇帝若是还想保下王允,借助他残余的声势,暂且联合早已分裂的朝堂共御外敌,那马日磾等人上书自然就是另一幅说辞;若是不想保下王允,那便就是默认众人对王允穷追猛打,非要将其跌落尘埃不可了。
时不待人,从新丰到长安行军只需两天,皇帝不能再沉默下去,再加上王允等人还妄想着跟李傕做最后一搏,万一得胜,便能继续掌握朝政,东山再起。
这让皇帝对王允彻底失望,他很快命尚书台下发了一道制诏:‘罪臣左中郎将邕,虽有阿附董逆之嫌,而无乱政祸民之失。念其竭诚佐命,传习圣学,特降书减死罪一等,剥夺爵禄,免为庶人,如孝桓故事。’
一场双方博弈、拉锯旬月,涉及无数人的蔡邕案终于在皇帝与王允各自权势的此消彼长中,以蔡邕的赦免出狱落下了帷幕。
这道制诏不仅宣告了蔡邕最终的裁决,也等若是公开宣告了王允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