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公事公办(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一世富贵 !
听了徐平的话,李参一时沉默,过了好一会才道:“都漕,自你到京西路,一直都看顾我,我心里感激。我不是进士出身,能够做通判,已经极不容易,更进一步,实话说,我也不敢去想。州里钱粮考较太差,板子落到我的身上来,我没有话说。但是,都漕何必要抓住李相公不放?他是元老重臣,你报上去朝廷也不会贬他的官,于他无分毫影响,反而落了面子。如今朝里吕相公对京西路,特别是对都漕不怀好意,这个时候,有李相公这样的老臣说两句好话,对都漕可是大有益处啊!”
徐平看着李参,突然笑了笑:“我主一路漕宪,考较州县钱粮,是我的本分。各州是如何便就如何,如果我从中上下其手,别人会如何看我?宪职,若想要让人信服,第一是要廉,这一点上我问心无愧。第二是要公,若处事不公,说出去的话就没有人信了。我若是对孟州不闻不问,京西路其他各州县长官如何看我?我的考语还有用吗?吕相公对京西路心怀不善,我首先需要的就是京西路官员同心协力,与我共渡难关!李相公说话在朝里是有分量,但这分量,在我看来,还远远比不上京西路官员齐心的分量。”
这回答显然是出乎李参意料之外的,他最怕的是徐平因为去年李迪的怠慢而含愤,没想到徐平想的是要争取京西路官员的支持。可这种支持,有用吗?
两人地位不同,想的方向便就有差别。对徐平来说,朝里有皇帝的支持,李迪这样一位前宰相的支持就可有可无,并不能给他本人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他需要的,是李迪出面支持京西路的新政。但问题是,李迪已经表示过自己反对了,现在正是反对的结果,徐平不从严处置,怎么能够突显新政的必要性?
见李参还要再讲,徐平举杯道:“我们且饮一杯,边喝边讲。”
把酒杯放下,徐平又道:“清臣,其实你想过没有,李相公或许并不会想让我轻轻放过?”
李参一愣:“怎么会?一位前宰相,一位前枢密使,治下在本路考评最差,颜面何存?”
“孟州和襄州,钱粮最差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连晏学士转述的吕相公的话,都是京西路各州县官员普迁一官,不包括孟州和襄州。天下皆知了,掩饰又有什么意义?襄州张太尉那里,可能是真想我轻轻放过。他是武人,又一向圆滑谗佞,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而且还真地有可能贬官。可李相公不同啊,状元出身,曾为帝师,你说的不错,即使我的考语上到朝廷,大多也不会贬李相公的官。但李相公自己脸上挂得住吗?”
李参沉默,久久不语。仔细想一想,让徐平一个小辈拉一把,李迪还真丢不起这个人。
徐平又道:“而且天下皆知,李相公性直,一是一二是二的性子,若是知道我们两个私里在这里商议这种事情,只怕先容不下我们!”
李迪为人是粗疏一些,性子直来直去,刚正不阿,李参让徐平拍这种马屁,那是摆明了要拍在马脚上。被吕夷简排挤出朝堂,最重要的是给赵祯留下了能力不行的印象,最起码在赵祯看来李迪能力是远远不如吕夷简的。但在赵祯心里,对李迪的忠心没有丝毫的怀疑,是他最信得过的那一批人。赵祯初为太子,李迪为太子之师,这种关系可不是其他人比得上的。所以徐平和李参都认为,不管这次考评如何,李迪的官位不会受任何影响。
想了许久,李参最后叹了口气:“或许都漕说的对吧,只是我这两年受李相公大恩,这种结果心里总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