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论和实践(2 / 2)
“过去有人跟咱说长兴离着张士诚的地盘太近不宜大动干戈免得生出祸患。当时咱信了可是最近咱又想到了另一层。正因为这里临近张士诚咱才更要大刀阔斧革除弊政要让大家伙过好日子这样才有人支持咱才能证明咱和张士诚不是一路货色。”
“所以咱决定了从现在开始一个月内就要彻底完成清丈田亩的事宜然后给你们家家户户均分田亩。咱在这里告诉大家伙这一次分田只有两个字:公平!”
“不论男女凡是十六岁以上的成丁按照每个村子一律均分田亩不足十六岁的给予一半土地。土地平均分配税赋也要平均按照十取一征收”
朱元璋侃侃而谈前面的话百姓也都是听着而已直到提起分田大家伙的耳朵都竖了起来眼睛瞪得老大定睛凝神生怕错过了一个字。
伴随着朱元璋的话语大家伙的呼吸也渐渐急促眼睛冒出期待的光芒其实作为一个旁观者就会发现老朱此时宣布的均田令不但跟最初不同就连和渡江之后的初期版本也不一样了。
这倒不是老朱要推翻张希孟的均田大纲恰恰相反这是均田令发展下来的必然趋势。
在淮西的时候有口粮田有桑麻田有流转田口粮田不纳田赋又对富户进行限制最高土地持有可以达到三百亩视各地情况不同会有差异。
渡江之后张希孟就自然取消了口粮田没有了免税的条目。又针对桑田增加了赋税。
到了朱元璋这里甚至连这些东西都取消了直接就是简单干脆的平均!至于富户老朱也不在优待不给空子。
道理很简单地盘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面对此情此景继续沿用复杂的分田方案最后必定会出现一大堆漏洞最初的善意也一定会变成富户豪强占尽便宜转移负担的规则保证。
既然如此那就索性一刀切下来干净利落。
这么干肯定也会出差错但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一套做事方法正是老朱从张希孟那里学来的复杂的问题必须简单化因为只有简单粗暴才能立竿见影。
而对明代财税稍有常识的人就会发现伴随着这一道命令下达大明朝最被人诟病的财税问题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就比如历史上朱元璋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
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而司农卿杨宪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赋亩加二倍。故浙西官、民田视他方倍蓰亩税有二三石者。
其实从这段简单的介绍就知道原本的大明朝田分官民官田田赋重民田轻另外还有什么重租田没收的官田名目繁多。
最倒霉的就是苏州松江等地被报复性征税最严重的地方达到了五倍之多一直延续到了大明灭亡。
税制弄得这么复杂显然有文臣集团的问题不管是李善长还是杨宪都算不得一心为国。
他们的私心杂念太重弄出来的漏洞弊端一堆。给苏松重税等于是逼着这两地抗赋。朱元璋在日自然没有问题朱棣也还能维护但是到了后来江南拖欠税款就成了常态。而一旦江南拖欠其他地方也有样学样哪怕只是轻税也不愿意交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而在张希孟的操持下朱元璋对待税赋的看法有了巨大进步。
首先一条就是没有官田和民田之分或者干脆说所有土地都是官田地主的名字都姓朱。
由老朱公平分给天下人这就是张希孟所讲天子职责在于均分田亩。
理论和实践在这一刻完美结合起来。
听着朱元璋的话终于有百姓哭拜地上“青天大老爷啊!真是青天大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