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天子门生(2 / 2)
“这殿试原来如此而来,先天倒是不足了。请孙老师说说具体的规程又如何?”今年就算了,三年之后,朱由校可不打算再要这个武则天这头淫驴留下的殿试了。
“回皇上,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殿试在会试后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但授高下,分为三甲出身而不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而已。殿试由皇上亲自出题,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等次。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上需要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以往两次皇上您都是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读卷是读卷官在文华殿,至御前跪,展卷朗读毕,司礼监官接卷至御案,尔后读卷官们以次进读如仪。而后众官出至丹陛等候。待皇上御批状元、榜眼、探花毕,同其余各卷发出。而后传制唱名,口传三甲,皇上登临奉天殿,一一接见新科一甲三名。尔后张榜,赐宴礼部,及新科进士。并赐状元冠带袍笏。第六日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殿试相当的复杂,明初时,太祖朱元璋始策问贡士于奉天殿,赐一甲三人进士及第,赐二甲进士出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其中二三甲进士各科名额不等,无定数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这些可怜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名次将一直跟随着这样考生一辈子。
“然后呢?考中了进士不就是可以当官了吗?怎么分配?”
“回皇上,一般来说,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考选庶吉士,皆为翰林官。共创或授给事、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国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
“好复杂啊!孙老师如此说,这殿试的考生,一个落榜的都没有,不过名次之升降,无有黜落,还都能直接的当官,那这殿试还有何意?”朱由校听着那个费劲,一阵的蛋疼,这折腾了半天,就是对春闱会试来了一个重新洗牌,只是再排排座次而已。劳民伤财为了哪般啊!殿试针对的圈子是已经入围的贡士,这些贡士只是在殿士上走个过场,把贡士的名称换成了进士的名称。区别就是你在贡士圈里所考的名次作废了,以进士为准。那管什么啊?这就是那头淫驴出的馊主意,别人是换汤不换药,这倒好,连汤都没换,直接的伸了要筷子在碗里搅和搅和,就端上来了。这就是为国取仕?那头淫驴的水平真丫儿的凹。
“皇上此言差矣,殿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若干环节组成,三年一次严肃而又隆重有度地进行,其作用和影响是非同小可的。其一展示了朝廷对进士的高度重视。无论是殿试开考,还是读卷、传胪唱名、礼部赐宴与上表谢恩,皇帝临轩,仪式庄严隆重,官场及民间对于‘廷试三月十五、十八日传胪、二十二日谢恩、赐状元袍服,上皆视殿’所为何等隆重,何为?表达了皇上对新科进士的关爱与寄托。其二,激励进士为国效忠。凡进士及第者,统称天子门生,他们所感激的不是某人,而是天子,这对于‘恩出私门’而引起的朋党之争、沉滓泛起危及政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于殿试的弊病,不仅仅是朱由校能听出来,从科举中走出来的孙承宗当然明白,殿试就是多此一举。如果是以前,皇上不问事还好,越是问事,朝廷诸事越闹的慌,那种情况下,殿试有无,当然无所谓。但现在的皇上是中兴之君。而科举中的殿试恰恰是体现皇帝威严、加强皇权的大事,孙承宗怎么可能让皇上自动的放弃这个武器呢?所以将殿试的形式,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一一的说了出来。
这话听着,怎么听怎么象是说,殿试这种运动,在大明百姓的心中是相当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一种制度,是大明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节目。三年一次,大家都在翘首以盼,如同在等待着一项举国庆典一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有大明元首参与。其实老百姓就只是为了看个热闹,看看状元郎的夸官游街等场面而已。实际情况和他们又哪里有一毛钱的关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