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举子上工(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大明二十四监 !
“皇上,以工代赈的方法用到此事,此议甚善,既能解决了百姓们的食宿问题,又能为京城周边的建设提供劳动力。但皇上,羁绊城外的,不仅仅有贩夫走卒,可还有来京赶考的士子,春闱在即,他们多是年前赶到京城。相对而言,这些士子手不能提担,肩不能担担,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让他们如何是好?”吏部尚书王绍徽也站起来说道。这位编写了东林一百零八人,为点将录的人物,此时也拾遗被缺的说道。
三年一次的春闱,就是大明的科举,要选拔大量的人才,靠的就是这样的科举制度。当然也是大明读书人最光明磊落的一条道路,读书人最佳的出路就在于从小就开始考试,一直考到中了进士,基本上算是可以功成名就了。范进中举那还只是中个举人而已,是官员的后备力量,但进士则直接的可以进入朝廷为官,特别是只了一甲或者是二甲前几名的,那可是要当内阁储备人才的。所以这是大事中的大事。
“王爱卿,朕对大明的举子们还是有信( 心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也不是圣人的泛泛而谈,若这几日的劳累都不能忍受,朕又岂能放心将一州一县置于其手。而且此次的举子得中之后,朕也不会如往年一般,就让他们上任为官,因为花团锦簇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代表其能力水平就有多高。仍然会让他们先去天门城去学习深造,学得了真本领后。才能留在朝廷或者牧狩地方。所以京城外的举子此次也权当一项提前实习了,做得好的,会记录在案,即便是将来名落孙山,朕也会再给其一次实习的机会。”
温室里的花朵是没办法为百姓撑起一片天空的,官员实习再学习,这已经是一种必然。连五谷都不识的书生让他带着百姓去种地,显然是不现实的。做官不是天天呆在官衙里审案子玩,最主要的是带着百姓把日子过红火了,发家致富了才叫本事。天天饿的跟孙子似的。高喊声着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有个屁用。
朱由校的议论一出,除了知道内情的孙承宗、徐光启之外,其他的人都傻眼了,皇上这又是闹什么妖。从隋唐就开始的科举制度。皇上又要改了?让举子们和那些苦哈哈们在一起。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读书容易吗?十年寒窗,铁砚磨穿,寒毡坐透。更何况到了进士这一层可不是十年的辛苦这样简单了。从童生开始,一直千军万马独木桥的杀出重围,好不容易到终点了,最后去和一群苦哈哈去卖苦力去?
还有就是这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威胁,实习好了,也一起可以参加实习,这岂不是说中了进士之后,也要与落榜的举人们一起去实习,那进士的优越性又何在?若以实习的考核为委派官员的依据的话,那这个中进又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