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轰动(2 / 2)
有尼尔森这名熟手执笔,文章无论格式还是条理都十分清晰,对方主编也优先审阅老朋友的稿件,很快就传回了回复:振奋人心的突破,值得让全世界都看到它……毫无疑问,论文被采纳。
相对普通新闻报刊,投稿的论文专业性才足够保证,它能被专业读者了解以及认可,被社会认可,产生足够的效益和影响力。尼尔森对此是信心十足的,他甚至开玩笑道:“后悔当初没早加入。”
杨永诚说:“但你不也是参与了吗?”
“只是前面的工作和最后面的总结。”尼尔森摇摇头,“真可惜,无法全程目睹这项突破的发生。原以为最快也需要几年时间,等有空闲后,利用手头的资源帮助你们,但现在只剩下恭喜。”
杨永诚说:“我还是得多谢你,若不然也不会这么快。”
如果要按贡献的百分比来统计,杨永诚能占到85%,拉尔夫作为组长,工作比杨永诚忙,但理论不是出自他,最忙碌却只有10%,剩下的就是助手们和尼尔森博士的功劳,也是不可或缺的。
但毫无疑问,人们总是关注最耀眼的那个。
这项技术严格来说是他带来的,帮手们虽然功不可没,但也只是帮手。起主导作用,提供坚实理论,就是这名不可思议的年轻人。同样匪夷所思的是,mit居然很早就给了他名誉博士头衔。
而现在看,这项决定是无比的正确。
所以尼尔森还带来个消息:“学院可能要再为你破例了。”
“恭喜!”杨永诚办公室的同事、朋友们纷纷送上祝贺。
“多谢各位。”杨永诚微笑着。
尼尔森继续说:“名誉博士只是个与能力关系不大的头衔,但因你在领域上的巨大作用,学院考虑特聘你。”
“我得考虑。”杨永诚说。
尼尔森说:“当然我只是传达意见。个人建议接受,这不会浪费多少时间,就是几个月露一次面都行。”
“我会认真考虑的。”杨永诚对尼尔森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和气,易相处,所以对他也友善。
尼尔森没有多说:“好吧,最后送上祝贺!”
在学术界,杨永诚已经扬名。学问不看年龄,看中的是实力。读者们在迎接技术的变革时,也在惊叹他的年轻。
仅仅二十三岁,便做出一项能影响人类的壮举,完成了无数机构和权威人士数年都毫无进展的工作。
甚至诺贝尔奖,说不定对他也只是巨大成就后的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