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相聚(2 / 2)
“士廉先生,家师著有鹤滩集六卷,让晚辈请您和沈悦先生作序。”
徐秀从背包里拿出那一套钱福的著作,郑重的递给顾清。
“好,作序,作序。”
接过这薄薄六卷书,顾清红着眼睛哽咽的道。
“先生。”徐辉抬了抬手,担忧道。
“无妨,我先失陪了,明耀,峻嶒,你们兄弟好好聚聚。”
两人躬身目送顾清苍凉的背景而去。
……
“秀弟长大了。”
“你也更成熟了。”
好吧,徐秀知道自己这句话要多违心就多违心,什么叫更成熟了,就是比以前的面瘫多了一丝威严,有不怒自威的感觉,知道的以为他是小小从七品兵部给事中,不晓得的,还以为是六部堂官呢。
徐秀挠了挠了脸道:“风宪官可不容易,这是得罪人的活儿。”
徐辉摇了摇头到:“为兄不怕得罪人。”
徐秀抿了抿嘴巴有点感性的道:“上能封驳陛下圣旨,下能纠察文武百官风闻而奏。真的不轻松的。”
徐辉朝南面拱了拱手面无表情的道:“陛下圣明,刘部堂、左右御史大人皆正身率下之人,吾有何惧?”
徐秀咳嗽了一下,看来他这位徐辉堂兄还真是一个正人君子?不由心中暗自道歉:看来以前错看他了。
嬉笑道:“你是二甲十二名,你说今科我会得第几。”
“三甲。”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更何况已经两年多了,你又怎知我旧疾未去?”徐秀不爽道。
“呵呵。”
徐秀眼皮一跳,果然人是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改变的,遂决定收回刚才的道歉。
徐辉又道:“听闻秀弟于散曲一道很有研究?”
徐秀锤了锤脑门,古代读书人这个圈子说大很大,说小其实也是很小的,吴中这一块流行起来,天南地北的苏松士子包括周边的江西浙江,都基本也都晓得了。
不由尴尬道:“游戏而已,不足一提。”猛然想起在运河上也是这句话开场白,又道:“想也别想,我是不会讲的。”
徐辉拿出一本小册子递给徐秀,道:“允明先生把与你讨论散曲一道的书信公之于众了。”
“这……真是。”
徐秀有点脸红的接过这本册子,原来同唐寅祝允明书信几次过后,甚是烦躁,只因这时很多戏曲理论的东西都还没有出现,让他这个有研究却不通戏曲音韵学理论的人来弥补这一段历史空档,很是艰难与困苦。
一次次的被诘问,又苦于无法真正写成引经据典学术性的东西打祝枝山的脸,恼羞成怒的徐秀之后直接以后世练就的一手毛体狂草外加大白话回信,还夹杂着方音土语的不雅文字,例如“册那”之类……全当发泄。
徐秀发愁想道:完蛋,这玩意儿刊印成册发行,我在这文人圈子是混不下去了,祝枝山,算你狠。
犹如赴刑场的壮烈打开这一本小册子翻看几页后才长舒了一口气,祝枝山人工翻译,把白话都翻成了雅言,不由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真是危险。
看来莫名其妙有一个把柄落在祝枝山手上了,不行,回去就要写一封言辞诚恳的信给他,最好能撕了。
看了看封面,《峻嶒先生论曲》,不由咧嘴笑了笑。
“我竟然也成了先生。”徐秀开心道。
只因祝枝山和唐寅一是在看了他那一手毛体狂草才觉得此人在书法一道另辟蹊径,将来也足以成一家。二也确实是在散曲一道徐秀的见解很有道理,古人尊敬知识的态度足以为后人之楷模。
徐秀却不知他那些不雅白话的狂草书信,让后世人无不目瞪口呆,惊呼这不是真的,这不科学,一年份膝盖给徐大人奉上,并列为一级文物中仅有的不许出境的文物。
或许是不想丢脸丢到海外去才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