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剪不断理还乱(1 / 2)
最快更新新列强时代最新章节!
桂良继续讲述咸丰帝跟恭亲王之间的恩怨八卦……
恭亲王生母已经贵为皇贵太妃,再要有别的封号,当然是尊为后宫大意的皇太后之位了。
也不知当时咸丰帝有没有考虑过这事,桂良表示他也摸不清楚咸丰帝当时心情,只听随侍小太监后来传出来的描述,咸丰帝明显没这方面考量。
据说恭亲王当时又哭又泣好不伤感,可当今咸丰帝却是不置可否只“哦,哦”地轻应了两声,示意他听到了恭亲王的回禀。
说到这儿桂良连连叹气,说事情坏就坏在当今的态度太过含糊不清,让人容易会错其深意。
恭亲王见当今如此态度起了误会,将咸丰帝未置可否的含糊表示,错误的认为已经允许,他这时身居“首揆”之职,一回到军机处,便传旨预备尊封的礼节。
都不用桂良解说,吴可就明白这下坏事了。
黄得的想法又岂是那么好曲解的?
平时手下大臣刻意揣摩圣意都极犯忌讳,更不用说情节更加恶劣的曲解圣意,并且还大张旗鼓的四处宣扬了。
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就算身有残疾身体虚弱,性格又有些偏软也容不得这样的事情发生。
果然,桂良述说当时的恭亲王能力不俗,短短时间其生母还未歇气,便已经将晋封皇太后的一切礼仪琐碎处理妥当,就待咸丰帝用玺确认。
及至礼部具奏此事,咸丰帝开始还不明所以,等到弄明白怎么回事后便大为恼怒,不过他亦很是理智,知道这样以表孝道的事儿决不能拒绝,否则在病中的皇贵太妃受此刺激,立刻就会断气,到时他这皇帝也不会好过。
封建时代推崇“百善孝为首”,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无论是皇室贵胄之家,还是平民百姓之户,无补以此为最高道德规范,谁要是触犯了道德上便有污点,就是皇帝也不会好过了去。
咸丰帝因为重重顾忌而准奏,尊养母为“康慈皇太后”,这是七月初一的事,隔了八天,康慈皇太后心愿了了便驾崩去也。
这下,咸丰帝没有顾忌了。他自己虽仍照仪礼,持服百日,但礼部所奏康慈皇太后丧仪,则大加删减。最重要的是两点:
一是不祔庙;二是不系宣宗谥。
不祔庙是神主不入太庙。太庙是极严肃的禁地,有无这位太后的神主,谁也看不到,但不系帝谥,则天下共知,这位太后不是“正牌”。道光帝尊谥末一字为“成”,所以皇太后应称“成皇后”。
康慈太后的尊谥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并无成字。
这在明朝时便有此规矩,皇帝的生母为妃嫔,如果及身而见亲子即位,则母以子贵,自然被尊为皇太后,倘或死在亲子即位以前,则追尊为后,但不系帝谥,以别嫡庶。
咸丰帝的用意在此,却不肯担承薄情的名声,凡此减损丧仪,都托词是太后的遗命。
两兄弟猜嫌的迹象,还不止于此,十一天以后,咸丰帝又以“办理皇太后丧议疏略”为由,命恭亲王退出军机,回上书房读书。本来亲如一母所生的两兄弟,至此咸丰帝拿恭亲王跟所有的弟弟一样看待了。
这手段便有些恶劣了,恭亲王见了心中又如何不怒?
当然咸丰帝的用意朝中大臣心知肚明,对其皇帝威信也不是什么好事,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也。
论起帝王手段,这位咸丰帝还是还次了一点。不要说比起开国时的几位英主,就是性格脾气相仿的皇父道光都比不上。
当然,这其中有道光识人不明的原因,更多的则是咸丰帝自身的问题。
显然,因为种种缘故,咸丰帝的‘圣威’确实下降得太多,桂良说起这个的时候虽然还算委婉,可单他这个态度就很说明问题了。
接着,他又向吴可诉说了许多有关咸丰帝的秘事。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2月25日)清晨,慎德堂御榻上的道光帝奄奄一息,生命垂危。道光帝在继位者皇太子奕詝的哀哭声中,终于闭上了昏花无神的老眼。
从此,奕詝步上独领朝纲的帝王政治生涯。
正月二十六(3月9日),举行新皇帝登基大典。年逾十八周岁的奕詝登临紫禁城太和殿,正式即皇帝位。王公百官朝贺如仪。奕詝颁布诏书,改年号为咸丰元年,这便是咸丰帝称号的由来。
眼下看来,咸丰帝即位这事,绝对是道光帝的一个错招昏招!
桂良说这话的时候很有些不客气,吴可倒也听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