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普惠寺(2 / 2)
“俺的,还有俺的料子?”张嫂愣了一下,看了看紫鹃,说道:“那,那怎么使得。”
紫鹃眨了眨眼睛,有些明白孟有田的意思,说道:“有什么使不得的,过年了,您也穿件新衣服。”
张嫂嘿嘿笑着点了点头,心道:这两个人,是拿东西堵俺的嘴呢!
三个人出了杂货铺,将东西放进车里,眼见着中午是赶不回去了。紫鹃提议在镇上打尖,然后逛逛大集,帮孟有田买牲口,再去普惠寺烧柱香,反正她是不想早回家,非把白天的时间都用光不可。
瞎老元和张嫂心里明白,紫鹃象出了笼子的小鸟,好不容易自由了,当然想在外面多玩玩,更想和孟有田多呆些时间。没办法,人家是主人,他们俩按身份来说都是仆佣。瞎老元虽然有些特殊,但他不吭声,不反对,事情也就按紫鹃的安排进行了。
……………
在安平镇外,有座庙,叫普惠寺。虽然比不上一些名刹大寺、灵山秀水,但这里栽花插柳,也颇有“曲径通幽处,禅堂花木深”的意味。而且方丈是个能说会道、很会交际的老家伙,结了不少善缘,连年修葺,到了现在却也是远近闻名的大寺了。
烧香拜佛,占卜吉凶,求签问卦,许愿还愿,那时候不光是富人,连穷人也相信这个。每每掏出自己的血汗钱,去求个签,坏了便垂头丧气,好了也只不过是个心理安慰。也有穷人家得了病症,到庙里求神拜药,弄点香灰、神水回家的。至于能不能治好,天才知道。反正治好了是神佛的功劳,治不好就是你不诚心,是前世的业报。
孟有田不是一个信佛的人,但他在后世每见寺庙一般都要进去观光,或为寻找壁画、泥塑,更为感受其隔绝红尘的气氛。赭黄的琉璃瓦,大红的柱子,难看的新塑的杂色菩萨,成群的善男信女和旅游者。
每进庙门,多有古松翠柏、梅、兰、竹、菊。抬头望天,白云悠悠,远离了尘世喧嚣,难得忘却了诸多烦恼。和尚和尼姑们当感谢有了寺庙庵堂,给人间的不幸者留了一个隐蔽身、心的避难所。而穷乡僻地破落的寺庙残殿,门窗不遮风雨,院内杂草丛生,枯枝上栖息着几只苦苦鸣叫的乌鸦,更是描绘出人间无尽的寂寞,任人无限的品尝咀嚼。
如果你游览了不同的寺庙,你会发现,其实不论规模大小,位置如何,寺庙建筑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寺庙建筑的顺序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
山门殿即寺庙之大门,一般称为“三门”,通常是一座带有三个洞门的牌楼式建筑,中间为正门,左右各一个稍小的洞门。这三门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人们常说“身入空门”,是指进入寺院大门,开始过清静的寺院生活。
山门后建有一通道式的长方形建筑物,称山门殿,殿内一般左右塑对称的手持金刚杵的力士像。传说古印度有二位王子皈依佛门,发誓常随佛旁,作佛的亲近卫士,后来果真悟道,称为“密迹金刚”。在寺庙山门殿中树立的力士即为此二位亲近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