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东亚一体(下)(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世纪帝国 !
为了偿还战争赔款和巨额的外债,〖日〗本政府不得不重●财政,加收了一些税种,并且进一步压低政府雇员,以及教师等的收入。“老人奉公”〖运〗动之后,〖日〗本的粮食消耗得以降低,政府则采取农林产品的统购统销,统一以低价收购后,按市场价卖给〖中〗国驻日占领军,或直接运输到滨海地区供应军民,再就是卖到饱经战火的〖中〗国东北和朝鲜。
根据经济同步的精神,〖日〗本也采取了和〖中〗国类似的土地改革,引导废除租佃制度。不迂,由于很多土地所有者在叛乱前后遭到整肃,大批土地被没收,在许凡的提议下,〖日〗本政府决定采取更加高效和激进的措施;强制赎买土地,分配给农民,形成小自耕农。
〖日〗本政府的雷厉风行让许凡也很是吃惊。一年之内,他们居然把全国八千万亩的耕地按照户均二十亩分给了四百万户农民。大量的各色人口则涌入城市和厂矿,不少失业者响应政府的招工令西渡大海来到〖中〗国北方和朝鲜投身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不少人报名参加了中华帝国北方拓殖团。
一系列的动乱,战火,天灾**,政府的反复清算,政策引导,劳务输出,历经风雨之后,到了|906年底,〖日〗本列岛的人口已经骤然下降到三千三百万人,其中还包括了五六十万移居过来的〖中〗国人和驻军。
与此同时,在北方〖中〗国新入领土的拓殖团,东宁省的工厂,朝鲜和东北的工地,大西北铁路线的筑路大军,南洋的华人种植园,到处可见〖日〗本人勤劳工作的身影。这些服从,顽强,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很快就获得了交口称赞。帝国工商部和劳工部甚至在〖日〗本常设了招工点,招募更多的〖日〗本人来华工作。
〖镇〗压叛军没收财产,财阀股权和资产重整,税收改革,统购统销,再加高额奢侈税…纸币大贬值以降低国家负债,内债大削除,政府开支削减,再加上没了陆海军这个占了开支七八成的大头,一连串的举措下束,再加上对华战争物资供应的“特需”经济,〖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居然起死回生,不但按期上缴了第二笔战争赔款,支付了对华国债的利息…还剩下了大笔的财政盈余。
〖日〗本政府这个时候绷紧的神经才略微松了松,反过来开始给教师恢复工资,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对内发行新的“无条件偿还”国债筹集资金,再加上华资锒行的贷款…开始改建铁路和道路,重建受战火破坏的地区,整修多年荒废的水利设施,扩充农林产品加工产业,修复船只码头,重新振兴渔业和捕鲸业。
就这样,〖日〗本经济也逐渐开始恢复了元气。
借助关税同盟,〖日〗本不但实现了国内温饱…多余的农林渔业产品还在周边地区旺销。
朝鲜比〖日〗本的起点要低得多。教育落后…基础设施落后,工商业底子薄弱…北方有些矿藏却勘探不足…交通也很不方便,南方则基本都是农业和渔业。这个国家,堪称东北亚第一穷山恶水。
东亚联合体体制的逐渐明朗,滴约的缔结,让大批朝鲜人看到了一个新机会;去〖中〗国。
大批的朝鲜人,或是通过〖中〗国移民局和农业部的公开选拔加入拓殖团,或是越境前往〖中〗国充当“黑户”。除了少数幸运儿,大部分朝鲜人都只能以黑户的身份经受残酷的盘剥。相对而言,朝鲜的年轻女孩子情况好些,只要靠上一个〖中〗国男人,嫁过去就算做小也可以入籍。
〖中〗国的各家银行也纷纷在朝鲜境内开设了分支机构,吸收朝鲜民间资金,并首先对在朝鲜营业的〖中〗国企业提供贷款和贸易信用证服务。
首先进入朝鲜的,包括几大财团的贸易公司,航运公司…还有参与招标的铁路公司,随后是皇室,国有和几家财阀下属矿业公司的勘探队伍。
郑宇对北朝鲜的矿藏,具体的只知道一个茂山铁矿,好在通过和朝鲜的条约,大同江以北地区的地下矿产归属〖中〗国,于是毫不客气地与进行了一次招标,最后自然是最看好此地的皇室矿冶产业下属的皇家东北矿业公司标得;别人出得起这个钱,但却不会为了一个前景莫测的地区出这么高的价格。
郑宇并不着急。
这东西埋在地下不会飞了去,而〖中〗国这些年只要把东北开发搞好,再把几个重点项目弄上去,钢铁产量还感受不到铁矿石的束缚。毕竟后世是年产粗钢七八亿吨的大国,现在这点几百万吨的产量在他而言还真有点不够看的。
现在最关键的是把沈阳ˉ鞍山ˉ抚顺ˉ丹东ˉ新义州的铁路线和鸭绿江大桥修好,然后再把朝鲜境内的铁路线加以改造,把朝鲜整个与〖中〗国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样朝鲜也就会被彻底融入〖中〗国的政治经济体之中。
对朝鲜人郑宇算是看得比较透的。他知道这帮人被称为亚洲的波兰人,跟老大混的时候死心塌地,可一旦有了更粗的大腿,原来老大被打翻在地,那棒子的华丽转身也是比谁都快,绝对地势不两立顺带还要从历史源头上把别人弄成自己当年的亻卜从。
这大致上属于骨子里的自卑通过表面的自我膨胀加以掩饰的典型。
所以郑宇决定从现在开始,不再给朝鲜人类似的机会。
朝鲜的课本,全部由〖中〗国文教部编订,基本上是按照〖中〗国的课本。朝鲜本来就讲了几千年的汉学,所谓朝鲜文字也只是明朝时期才出现,而且直到现在大部分书写还都是汉字。所以这课本用汉语也很容易,〖中〗国方面也派出了大批教师,由〖中〗央政府贴补经费,前往朝鲜“攴边”。
在〖中〗国的财政借款,以及朝鲜各界在爱国激情之下捐助的款项,提供的义务劳动之下,朝鲜最先建起来的正是雨后春笋一般的学校。
调皮的朝鲜小孩子被父母劝说或者暴揍一顿之后,乖乖地进了教室,开始学习汉文…学习历史,学习九九算数表,并且从头开始学习什么叫纪律和集体生活。一些曾经在日据时期学习日语,被〖日〗本教师和“学监”管教得规规矩矩的高年级学生,相对而言就好得多,反而觉得〖中〗国的授课方式比〖日〗本要灵活…气氛也稍微宽松一些,让人“更有尊严”。
尽管起步很艰难,一开始的教学条件也很艰苦,但随着朝鲜交通状况的改善,物资逐步到位,渐渐的,〖中〗国提供的印刷精美的各科教科书,各种课外读物,童话故事…课上严肃,课下和蔼的〖中〗国教师,连带着各种〖中〗国产的小物事成为了朝鲜各地学校中的风景线。这些朝鲜的年轻一代,也明显感受到了〖中〗国化的学校生活,相对于封闭贫穷的朝鲜乡村…简直就是天堂一样的存在。
〖中〗国,明进步,这个观念开始在朝鲜下一代心中牢牢生了根。当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朝鲜彻底的“〖中〗国化”也就指日可待。
当然,帮助朝鲜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客观的,唯物的历史观,不要弄出一些有良心的高丽历史界新秀也是非常重要的。
朝鲜的历史教科书基本上以中韩关系为线索阐述了朝鲜历史(事实上本来就是如此)…讲明了朝鲜民族的来源…高句丽和高丽的差别,新罗百济和〖日〗本人的恩怨…与大唐的关系,渤海国和朝鲜遗民的关系,王氏高丽和高句丽不是一回事,等等。
朝鲜青少年一边听着,背着,一边琢磨着中午的鸡蛋和罐头。答对了,有好东西吃,这个问题可是非常严肃的。
朝鲜政府目前最苦恼的还是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