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冯道这个人物(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原创:肖申克117
安史之乱后,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唐末由王仙芝、黄巢发动的农民大暴动彻底摧垮了唐王朝,大唐帝国的盛世只能在史书中得以重见。
接下来就是武夫列攻、君臣相仇、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的局面,又有契丹人侵掠如火,没有人伦纲常,没有谁最无耻,只有更无耻,而毫无例外,百姓是最大的受害者。北方中原,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
今人要了解这段惨痛的历史,就要读新旧《五代史》,我们总是会读到冯道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总是位列宰相、太师甚至国公之列,即便是契丹人入汴,他也成了契丹人的太傅,历来冯道是个典型的无耻文人形象。了解冯道的个人生平,几乎就了解了整个五代的历史。
但是对照《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我们又会发现,史家对于冯道这个人物的评价又截然不同。
《旧五代史》是宋初宰相薛居正领衔修撰的,他在《冯道传》中大加褒扬了冯道:
“(冯)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然如故也。”
冯道深悉民情,勤于办事,且“长于篇咏,秉笔而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
后唐明宗年间,中原曾一度相对安定,粮食获得丰收,一次冯道对唐明宗说,自己“曾奉使中山,经井陉之道,忧马有所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
这一段话,就是成语“不跌于山而跌于垤”的出处。他以切身经验告诫明宗要居安思危。
一次明宗问他:“天下虽熟(农业大丰收),百姓得济(渡过难关)否?”
冯道回答:“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此常理也!”这个困扰中国几千年的“冯氏定律”,往往被历来的圣君贤相所忽视。
他曾向明宗引述聂夷中的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首描述农民苦境的诗由此得以流传下来。
薛史最后说冯道,“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所撰。他承认冯道个人的“小德”,“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草庵,卧一束刍而已。所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如也。”
欧史中还记载这样的事,诸将掠得美女,送给冯道,冯道不敢拒绝,只能假意接受,同时却将这些女人安置在另外的地方,待战事平息后,再访察她们的亲人,将她们送回去。
又说,冯道居父丧时,住在老家景城,时逢饥荒,他“悉出所有以赒乡里”,而自己则“退耕于野”、“躬自负薪”。他发现因乡人“有荒其田不耕者”和“力不能耕者”,“夜往潜为之耕”。而当田主人知道实情而向他致谢时,“道不殊以为德”。
不过,欧阳修在《冯道传》之前,引用了一段并不可靠,并且在我们今人看来也很不人道的小说故事,尽管他明知道这只是一个小说:
某妇人李氏嫁于一个叫王凝的,王凝不幸病故,李氏携幼子带着丈夫的遗骸返乡。路过开封时,想入旅舍住店,店家见她独携一子而怀疑,拒绝李氏入住。李氏见天色已晚,不肯离开,店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焉?”这位李氏遂“引斧而自断其臂”,男女授受不亲,李氏砍断了自己被人碰过的手臂。
欧阳修赞赏李氏的“守节”,并在《冯道传》篇首引用《管子》“礼义廉耻论”对冯道数十年间换了不同主子大加批判。
薛史与欧史相比较,前者虽也涉及到冯道一人事数主,但总的来说对冯道却是大加褒扬,而后者却是对冯道大加批判。
为什么会这样?
笔者认为,这要从新旧《五代史》的修撰背景来看,两书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薛史是官修历史,薛本人也是五代旧臣,他那一代人对五代时的混乱局面记忆犹新,时人对冯道的称颂是真心实意的,对更换主子的行为习以为常,所谓“主易则臣事他役”。如果薛要骂冯道,他就要骂同时代的名臣范质、王溥等人,也包括“大事不糊涂”的吕端,甚至同时代的文武大臣整体,也要包括自己。
另外,他还必须要骂一骂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是最大的不忠之人。冯道做不到死节,却从未想过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岂能五十步笑百步?
欧史是私人修史,欧阳修未经历过五代,他标榜“春秋笔法”,他以是否符合孔孟之道来褒贬历史人物,二程也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忠节比仁重要,书中总是“呜呼”。但是有宋一代,对“妇德”并非太重视,欧阳修是将冯道当作一个极好的靶子,既为了批判当时宋朝的士风,也不避免地影射到赵匡胤这个最大的失节者。这就可以解释,欧阳修之《新五代史》在他至死都未刊印,而是长期藏于皇宫大内的原因之所在。如果不是宋朝对文人宽容,欧阳修早就被杀头了。
既而宋末理学大盛,《新五代史》开始大行于世,而薛氏《旧五代史》却成了“珍本”,然而薛史是官修史。明朝有人因未读过薛史,在读欧阳修《冯道传》后,为冯道大呼不公。
直到近人范文澜修《中国通史》时,还对冯道的政治道德大加批判。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冯道应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必须联系到五代时那混乱黑暗的历史背景。在那个背景下,连手握重兵的武夫,都不知道会不会看到明天日出,杀来杀去,最后连武夫们自己也害怕了。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也就是在这样乱世中,杀得最后自己只剩下一个养子柴荣,他们父子对这种混乱局面痛入骨髓,然后一改沉苛,才让百姓看到一丝曙光。